每日商报讯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社交平台感慨,谁能想到如今想要存个大额存单竟难于上青天。事实上,继不久前招商银行传出停止发售三年期及以上大额存单的消息后,民生银行也于5月7日起陆续停售半年及以上期限产品。昨日,记者查询该行官方APP时发现,2024年第三期和第四期大额存单仅剩1个月和3个月两款产品,期限利率均为1.7%,额度还较为充足。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贷款利率持续下降,银行为降低负债端成本、减缓息差压力,一直在不断压降高成本付息存款产品,但同时也需要探索更多元的成本管控方式及揽储渠道。

民生银行停售半年及以上大额存单

5月7日,民生银行北京分行部分网点的客户经理对前来咨询的客户表示,在经过不断的利率下调后,该行当日发出通知,正式于全国范围内停售半年及以上期限的大额存单产品。而至于未来是否还会再次发售,目前还没有消息。

记者查询该行官方APP发现,截至昨日,目前该行大额存单购买专区中,仅有1月、3月期限的大额存单产品在售,到期年化利率均为1.7%,而半年期、一年期、二年期及三年期等多款大额存单产品均为“已经售罄”状态。

对此,该行客户经理表示,此番停售主要是利率持续下行所致,所进行的产品调整。并且,虽然长期限的大额存单停售了,但该行的特色存款产品“安心存”的各个期限产品余量都很丰厚,利率与大额存单相当。

于是,记者又查询了该行“安心存”产品的相关情况。发现该产品存期从3个月到5年都有覆盖,年利率在1.65%到2.65%间不等。相较来看,3月、6月及半年存期的“安心存”利率分别为1.65%、1.85%及1.95%,均低于同期限大额存单5BP;而三年期及五年期的安心存利率则分别为2.6%、2.65%,均高出同期限大额存单利率5BP。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今年第一家下架长期大额存单的银行。4月初,就曾有媒体报道,以零售业务见长的招商银行已不再新发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产品额度。

长期大额存单产品“一单难求”

银行应探寻多元化揽储渠道

随着利率持续下行,三年期大额存单等高息存款产品早已陷入“一单难求”的窘境,不少银行虽未宣布正式停售,但三年期及以上大额存单普遍长期处于售罄状态。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大额存单产品都比较紧俏,且五年期大额存单已经基本绝迹,其他期限产品也面临期限和额度难两全的情况。

以工商银行为例,该行3年期20万元起存的大额存单显示“售罄”,100万元起存的仍然还有额度,利率为2.35%。不过,2年期20万元起存的大额存单额度仍较为充足,利率为1.9%,其他期限大额存单也有不少已经售罄。

记者咨询某股份制银行杭州分行的理财经理,对方表示,今年各大银行的情况都差不多,一年期以下的大额存单额度比较充裕,利率高一些的三年期产品额度很少或基本售罄。坚持储蓄的客户要么选择普通整存整取的产品,要么转而投向低风险和较低风险的理财产品。

不过相比整存整取的定期存款利率,额度较为充足的短期大额存单,在利率方面已没有优势。以建设银行为例,该行App显示大额存单20万元起存,最长期限3年,最高年利率2.35%,与该行整存整取定存最高年利率一致。

对此,业内普遍认为,多家银行停售长期限大额存单主要还是为了降低息差,通过减少长期债务、降低高息存款比例从而降低负债端成本,以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

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看来,银行不管是调降利率还是调整产品结构,背后的逻辑都是控制负债端成本。他指出,如果大额存单的收益和定期存款一致,其吸引力确实会大打折扣。但是大额存单可以在保持收益的基础上进行转让、支取灵活,能够一定程度防范流动性风险,这一优势依旧引得不少投资者趋之若鹜,而这也是银行停售大额存单产品的考量之一。

“考虑到金融让利实体、贷款利率还将持续下行的背景,我们认为未来存款利率易降难升。”据明明分析,一方面贷款利率显著下行,然而银行的负债成本保持相对刚性,息差持续压缩,加大了经营压力;另一方面,存款定期化趋势愈加明显,且长期限存款和部分特殊存款产品定价偏高。在此背景下,2024年银行业还将迎来新一轮的存款利率下调。

不过对于银行来说,负债成本有望得到控制,净息差压力减小,但同时揽储难度也将随之增大,需要探索更多元的揽储渠道。

业内人士建议,银行需在负债端拓宽融资来源,借助业务创新协同,持续挖掘新储户;或者借助市场化方式,通过发行一些特定项目金融债,以较低的成本补充负债端资金。资产端继续深耕挖掘优质信贷资产,发展中间业务等,扩大收入来源,从而分散贷款利率下滑对资产收益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