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享有全球工业技术发展“风向标”之称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重庆造”机器人亮相德国,吸引全球目光,现场收获多国合作订单。

重庆正在加快建设国内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2023年,全市机器人企业数量超过300家,产业链产值突破350亿元,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赛道。

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活动密集,资金是优化创新要素配置的关键之一。上游新闻记者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一行近日探访重庆多个机器人生产基地,观察资金链如何“链通”产业“向新”,不断擦亮这颗“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

打通企业融资“堵点”

走进重庆广仁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焊接机器人挥舞着“手臂”作业,几分钟后,特高压铁塔的塔脚上出现了一道道整齐的焊缝。

 

广仁股份是一家致力于国家“新基建”中特高压输电装备、铁路轨道电气装备及新能源装备、大数据、智能化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精特新企业。这些正在作业的机械臂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焊接机器人。

“制造业要想提质增效,要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重庆广仁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敏说,公司设备智能化升级后,2023年产值突破11亿元,节约成本1300多万元。

“我们是重资产企业,智能制造、创新和研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洪敏介绍,2011年广仁股份与重庆农商行北碚支行建立信贷合作关系。彼时,广仁股份还处于发展初期,要想融资,则需房产等抵押物作为担保。重庆农商行北碚支行了解其融资困难后,根据广仁股份生产原材料钢材较多、应收账款较多的特点为其量身定制存货质押担保、应收账款质押担保等弱担保贷款品种,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迎刃而解。

随着广仁股份规模扩大,企业对流动资金需求更加旺盛,产业设备升级也迫在眉睫。2022年,重庆农商行北碚支行为广仁股份匹配了信用贷款,无需再提供任何抵押物。

“制造业对流动资金需求量大,针对企业贷款到期还款问题,我们还为企业提供‘无还本续贷’,即原贷款仅需按约定期限偿还利息,贷款本金到期自动续贷,实现了融资的无缝衔接。”重庆农商行北碚支行公司金融部经理赖颖说,这有效提升了企业融资效率、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创新授信“技术流”变“资金流”

堆垛机器人在7米高的货架上,上下运行精准搬运,1次可以出入库7个料箱;重载AGV(移动机器人)托举着千斤重的货物轻松旋转移动……在重庆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的机器人工厂,工人忙着生产、测试,“订单都排到了下半年。”

 

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移动搬运机器人企业的子公司,重庆嘉腾机器人也遇到发展的瓶颈。重庆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辉成介绍,近几年公司产品供不应求,下游汇款周期较长,没有充裕的资金用于研发,“有时候订单都不敢接,长此以往不利于企业发展。”

2023年,兴业银行重庆分行了解情况后,通过“技术流”授信审批模式,从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发明专利密集度、科研团队实力、科技资质、科技创新成果奖项等15个维度考查,以替代传统评估方式,迅速为企业提供了1000万元的授信额度支持。

“我们用提供的资金,做了技术研发和人才引进,还接了大额订单,预计2024年产值达6000万元。”刘辉成说。

 

政策合力助企向“新”发展

在重庆华数机器人研发测试工厂,一台台机器人正按照编程,完成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进行出厂跑机测试;陈列展示厅内,各种工业协作机器人等一字排开,科技范儿十足。

2019年,华数机器人发起成立重庆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凭借自己的研发团队及协同创新,成立以来,攻克了400余项关键技术及工业机器人核心系统难题,取得3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了50余种工业机器人,大规模应用在笔电生产、汽车制造等重庆主导产业上。

“技术创新很‘烧钱’,没有金融支持,我们无法做精做强。”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宁国松说,公司需要长期持续进行高投入研发,产品开发周期较长,对融资成本控制一直都有较高的要求。

兴业银行两江新区支行走访了解后,决定运用该行与两江新区共同推出的“科技成长贷”,提供1000万元的授信额度,不仅无需提供抵押担保,还可获得两江新区政府贴息,为开展研发活动和生产经营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监管机构的引导下,更多金融资源正精准流向机器人产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监管部门健全专项考核激励机制,提高“专精特新”主要指标在总体考核中的权重,探索拓展“投、贷、保、债”等综合联动金融服务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大力支持机器人企业研发创新。数据显示,目前重庆已集聚机器人重点企业300余家,预计到2025年,重庆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将突破800亿元。

上游新闻记者 郭欣欣

编辑:李舒    责编:蒋艳,廖异    审核:冯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