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寒 济南报道

5月10日,山东、吉林、深圳、江西等四地同日取消辖内金交所的业务资质。最初为化解金融风险而生,后期却客观上催生了风险的出现,金交所这一特殊背景下的产物,在存在了10余年后,或即将步入终局。

金交所,顾名思义,就是供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中国最早的官方金交所,是于2010年5月成立的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紧跟着,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自己的金交所,负责承接辖内金融资产的交易。

其模式是,由银行及资管公司等金融机构出让的金融资产,经过金交所审核后形成不良资产包并挂牌。经过竞价后,由出价最高的受让方获得。

由此可以看出,金交所的设立,其初衷是为了处置当地的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而当时的金交所大多由地方国企发起,有官方的背书,更能得到投资者的青睐。因此,金交所在全国各地得到快速发展。不仅所有的经济大省都拥有了自己的金交所,很多省份甚至开办了多家。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金交所也获得了“全能牌照”,能够进入各个金融领域。

以山东省为例,省级金交所——山东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于2014年3月在济南成立,随后,在济南、青岛、泰安、济宁、菏泽等地,又成立了8家金交所。

在全国范围内,金交所数量一度达到100家。

虽然初衷是化解金融风险,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外部监管缺失,内部牌照齐全,不少金交所开始接纳理财产品、P2P等产品,甚至成为房地产、地方债和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融资的平台。大量违规甚至非法的金融理财产品通过金交所平台向公众销售,不少打出了7%-15%的高收益率产品。

这种混乱,不仅扰乱了金融市场,也对普通公众的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其造成的一些恶劣影响,到现在还未彻底消除。金交所挂牌的金融产品,很多都是以非标理财产品的形式出现的。一旦项目运作出现问题或者庞氏链条断裂,产品将无法对付。

当然,金交所的问题还不止于此。

相对于官方背书的金交所,市面上还出现了没有官方背书的金融资产交易机构,俗称“伪金交所”

“伪金交所”的数量更多,一度超过130家。这些“伪金交所”虽然没有国资或政府背景,但依然打着金交所的旗号,从事金融资产交易。

随着“伪金交所”产品不断暴雷,2020-2021年进入了相关诉讼高峰期。因为“伪金交所”一般不会对挂牌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和投资项目进行实质性审核,通过“伪金交所”挂牌的产品,具有更大的可能性涉及非法集资,其对公众的危害也更大。

经过10年左右的实践证明,金交所对处置不良资产的作用有限,但又会带来较大的金融风险。终于在权衡利弊后,官方开始密集的关闭各辖区内的金交所。即使是官方背书的省级金交所,也将全部地关停,而其余市级或是没有官方背书的“伪金交所”,自然更是不再具备合法资质。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普通投资者远离金交所。

今年3月,湖南、辽宁、西安、重庆等地已经表示将取消各自辖内金交所的业务资质,5月,山东、吉林、深圳、江西四地也宣布关停辖区内金交所。其中,江西已经关停“伪金交所”超30家,仅吉安一市,就有11家。山东省内的地方性金交所,已经在此前陆续停业,此次关停的,为2014年设立的省级金交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