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阳日报

卧龙区石桥镇的南阳月季基地内,工人用机械装运月季。

南阳市月季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卧龙基地内,工人给月季授粉。

卧龙区石桥镇月美月季基地的电商直播网上销售。

南阳月季基地对培育的新品种月季进行管理。

本报记者 陈 琼

繁花一树,芬芳满城。5月的南阳,因怒放的月季格外耀眼。公园、道路、街角、庭院……目之所及,皆是风景。一簇簇,一团团,一片片,到处姹紫嫣红,将城市融入了花的海洋。

殷殷关怀,暖人心田;谆谆嘱托,催人奋进。三年来,南阳以初心为笔、以实干为墨,把发展以月季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作为助推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重要举措,坚持科学发展、创新驱动,推进产业融合,构建产业生态,延伸价值链条,推动南阳月季产业转型升级,做优做精产品,做大做强产业,点燃富民增收“主引擎”,实现了“美丽经济”在南阳绽放。

花香蕴情 文旅融合“好风景”

“唯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

暮春浅夏,独山脚下的南阳月季博览园里,各种色系的月季次第绽放,微风吹拂,摇曳生姿,绚烂馨香。身着汉服的游客或徜徉万千花丛中,或拍照定格美妙瞬间,尽情享受着鲜花视觉盛宴。

记者沿着新铺成的塑胶小道漫步月季基因园,“绿野”“夏令营”“梅郎口红”等月季品种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观赏。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月季博览园人气爆棚,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假期虽然结束了,来这里赏花的游客热情依旧不减。园里今天接待了来自湖北、北京、上海的旅游团队。”月季博览园负责人马庆轩介绍。

自2021年以来,月季博览园从产学研相结合、农文旅相融合入手,邀请中国建筑工程设计院对景观提升规划,投资2700万元,建成了迎宾广场、生态停车场等设施,园区面貌焕然一新。如今,月季博览园融文化、科普、学术交流、研发为一体,已成为全国月季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的样板。

来南阳必赏月季,赏月季必来南阳。

作为“中国月季之乡”和世界月季名城,南阳现拥有月季品种6300余种,其中野生蔷薇资源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广泛用于生产实践的就有800多种,主要培育丰花、藤本、树状等8大类型。中心城区栽植各类月季1300多万株,精心建设30条月季大道和一批月季公园、游园,月季已栽遍大街小巷、走进千家万户,提升了城市颜值气质。

借力生态春满园。我市发挥月季资源优势,挖掘本土月季文化,融合优化文旅资源,建立了南阳世界月季大观园、南阳月季博览园、南阳月季博物馆等,建成了月季生态观光产业链,带动全市生态旅游业发展,打响了“‘五一’旅游哪里去,南阳观景赏月季”生态旅游品牌。

赏月季,带一份纪念品,已成为一种新时尚。南阳厚重的月季文化积淀,促使文化产品不断涌现。以月季元素为主题的南阳烙画系列产品、南阳玉雕月季作品、月季瓷器、月季书画与折扇、团扇等月季工艺产品和文创作品,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

花丰业态 月季产业竞芬芳

月季花之于南阳,是一个支点,其撬动的是“真金白银”的收获。

沿着科圣大道一路向北,两旁月季基地、月季苗圃、月季合作社一家接着一家。作为名副其实的月季大道和花卉苗木产业集聚区,这里早已成为我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在石桥镇月美月季基地的电商直播间,主播一边展示各色月季,一边通过互动引导粉丝下单,忙得不亦乐乎。一场两个多小时的直播下来,观众近万人,成交近500单。在直播间外的大棚内,各色月季花蕾初绽,按照客户的要求,工人们将月季精心分类、打包,再通过物流发往全国各地。

我市出台《关于加快月季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扶持“月季倍增计划”的二十条措施》,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各级责任,强化保障措施,为月季产业倍增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立市月季发展促进中心,指导推进全市月季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成立市花卉协会及月季分会,加强组织协调,搭建企业、大户沟通交流平台,积极服务月季产业发展。

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我市月季产业已形成以卧龙区月季产业带为引领,以内乡县、方城县、宛城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4个县市区为特色集群,以全市10家龙头企业为重点,以N家小型月季企业和种植大户为支撑的“1+4+10+N”产业布局。

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景来。全市现有月季花卉企业62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月季种植面积15.5万亩,年出圃苗木16亿株,年产值30亿元,超过15万人从事月季生产。苗木远销德国、荷兰、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的70%,苗木供应量占国内市场的80%。

青山绿水间生长出的生态产业,并未止步于规模化发展。随着生态园林、家庭园艺、插花艺术的发展热潮,树状月季、造型月季、根艺盆景月季、月季切花等产品顺势兴起;伴随着一次次花开,遍布城乡的月季花“摇身一变”,成为各类养生、护肤、美颜、实用等食品用品:研发出月季鲜花饼、月季化妆品、月季饮品等6大类、20多个产品,年产值3000余万元,月季已成为南阳名副其实的“致富花”。

与此同时,我市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药、果、菌、茶等特色产业,深入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努力促进特色种养业提质、扩量、增值。

花兴智创 月季释放“芯”动能

花色最正的“红苹果”,花径巨大的名贵月季“粉扇”,没有任何两个花朵颜色一样的“红双喜”……位于白河南岸的月季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基地内,市林科院巾帼“玫瑰”科研团队正在做月季特性调查。

“谁拥有种质资源,谁就能掌握未来。”占地面积349亩的月季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月季为主的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为南阳月季产业高质量发展补上关键短板、发挥战略性支撑作用。“目前,资源库已收集国内外优异现代月季、玫瑰种质3300余份,培育杂交子代2000余个,选育优良子代36个;筛选出适宜家庭园艺、园林绿化等优异种质179份。”市林科院院长安静介绍。

我市立足本土月季资源优势,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及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推动月季创新研发,厚植特色产业发展沃土。

建立科创平台。与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共建“河南省月季生物育种与数据库构建工程研究中心”,与卧龙区月季企业联合开展树状月季砧木替代研究,已选育出无刺蔷薇替代砧木,使现代树状月季得到可持续发展,提高月季产品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加强科研合作。与中国林科院等开展科研合作,重点研究月季新品种培育及月季高效技术推广应用;与北京林业大学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合作建设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月季种质创制与创新中心,开展环南阳盆地野生蔷薇属种质资源调查、评价研究。

培养科技人才。聘请张启翔、赵世伟等30名国家级、省级专家教授为月季产业高质量发展智库专家。发挥本地高校优势,开展实用人才培训,已培育月季家庭农场、月季合作社、月季电商、月季工匠等技能人才4100余人。

创新引领,支撑特色发展。当前,南阳月季基地月季新品种“聚发”通过国家林草局植物新品种办授权,选育河南省地方良种7个,南阳制定发布了月季相关地方标准5项、月季专利3项,月季新品种研发进入良性循环。中国花卉协会月季分会、月季产业国家创新联盟授予南阳“中国月季新品种发布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月季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品种测试基地”,极大提升南阳月季知名度、品种发言权和国际影响力。

一朵花的魅力,不仅在于给城市增添了美,更重要的是以月季花会为平台,以花会友,让南阳走向世界,把世界请进南阳,打开一扇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的窗口。

2022年,获得2028年第21届世界月季大会举办权,2023年,举办绿色中国行——走进大美南阳暨2023首届世界月季博览会,2024年,举办第二届世界月季博览会……

香飘十里地,一花动全球。南阳月季花会的连续举办显著提升了南阳城市知名度,奏响了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最强音,极大地推动了南阳月季产业发展,月季已从产业“致富花”蝶变为城市“金名片”。

以花会宾朋。我市深挖月季品牌价值,高水平举办综合性、专题性月季花事活动,组织参加中国花卉博览会、中国合肥苗木交易大会、中国月季展览会等,全力打造南阳月季推介宣传窗口平台。运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拓宽宣传渠道,利用文化名人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宣传效果,提升宣传层次,扩大南阳月季文化影响力。

以花展形象。开展“最美月季大道、最美月季公园、最美月季庭院”评比、“百万月季进万家”活动,举办首届全国月季花园设计大赛、中国月季之乡诗词大赛、南阳月季摄影大赛等赛事,展示了南阳月季的独特魅力;相继出版《南阳月季甲天下》《世界月季名城-南阳》等书刊,连续发行10组1504枚月季邮票,向国内外广泛宣传月季。

以花促发展。举办月季学术专业论坛、产业发展高层论坛、“月季+乡村振兴”高端论坛等活动,八方借智,吸引要素汇聚,厚植发展优势。

春色四时常在目,但看花开月月红。如今,南阳月季产业体系集经济、生态、社会、文化效益于一体,已成为南阳生态富民的靓丽名片。

未来已来,南阳月季,大有可为。②8

摄影:本报记者 崔培林 张 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