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铜仁日报

一季度规模工业增速44.4%

沿河“三个创新”推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坚持“1+2+N”工业体系发展思路,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始终把做强实体经济、服务民营企业作为立身之本,认真落实惠企纾困的各项政策举措,努力扬优势补短板,新型工业化呈现难中有进、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今年一季度,沿河规模工业增速44.4%,完成工业投资676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6.6%,位居全市前列,实现了“开门红”。

坚持“能快则快”抓工业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沿河工业基础薄弱、短板突出,必须坚持快字落脚,全力提速追赶。要围绕“1+2+N”工业体系布局,加快园区和项目建设,尽快构建起新型工业化的“四梁八柱”。

加快园区转型升级。坚持资源要素优先向经开区集聚,努力完善经开区“水电路讯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完成经开区“一区三园”调规,提升园区承载力。深入开展闲置土地、厂房和“僵尸企业”清理,推进低产低效企业稳步退出,实现“腾笼换鸟”。

实施重点项目攻坚。抢抓新能源、富矿精开、酱香白酒等政策“风口”,推动“风光水蓄”现代能源首位产业,新型建材、生态特色食品支柱产业形成。

今年,重点抓好矿业产业化项目、飞谯官一期风电、漆树湾煤矿、龙涎酒业、100万吨环保砂石骨料、中寨风电场项目等项目建设。力争垃圾焚烧发电、麻阳河食品技改、祥和烟花炮竹安全生产改造等重点项目年内开工,形成有效投资。加快思渠抽水蓄能、沙沱发电厂扩机等重点项目手续办理,推进尽早落地。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亿元以上。

坚持“招大引强”抓工业

沿河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抢抓东西部产业转移和东莞对口帮扶的重大机遇,围绕“1+2+N”工业体系,主动做好东西部产业转移承接工作。

谋划好项目。围绕矿产、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及时谋划和充实“一图三清单”项目库和企业库,为“招大引强”储备好项目。

锁定好对象。瞄准行业内的标杆企业,坚持领导带头招商、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等多措并举,努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力争全年工业到位资金不低于4亿元。

服务好企业。强化项目 “一对一”服务,推行“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签约项目落地建成、投产达产。

创造好环境。认真落实中央、省委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优质公平的发展环境,充分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坚持“无事不扰、有难就帮”,积极向上争取技改扩能、中小企业信贷通等政策支持,着力解决好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做优“满意沿河”营商品牌。

坚持“质效并举”抓工业

质量和效益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动力,更是加快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

推动创新发展。结合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星光培训工程”,为企业举办各类专业人才培训,储备好人力资源。促进科研院(校)企联合,大力支持企业申报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力争申报2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

加快数实融合。深入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加快推进新型功能材料、生态特色食品、现代能源等重点产业数字化进程,推动1户以上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广应用盘古大模型,引导3户以上企业、3台(套)以上设备联网上云。实现“两化融合”水平达到50左右。

突出绿色低碳。实施绿色制造专项行动,组织企业实施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等创建。加大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天弘矿业废渣回收利用等项目建设,推动重晶石——萤石尾渣、酒糟等资源综合利用。支持建筑企业的建筑垃圾运送到乡企公司处置,提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认真落实国家“双碳”节点要求和能耗“双控”政策,对沿河西南水泥公司实施清单化管理并节能监察。抓住国家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机遇,引导工业企业围绕节能改造、电机系统能效提升、高效配电变压器应用等方面实施一批节能降碳技术改造。

坚持安全发展。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坚决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数字领域信息安全,全面提升工业和商务领域安全水平。在抓好上述工作的同时,加强工业运行监测,确保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9%以上,实现增比进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