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众日报□记者 付玉婷 报道

本报烟台5月11日讯 记者从今天召开的青烟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发展大会上获悉,今年一季度,青烟威船舶海工企业实现总产值117.4亿元,占全省91.3%,主营业务收入123.6亿元,占全省91%。

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是山东重要的战略性产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其纳入11条标志性产业链,由省领导挂帅担任“链长”,并拥有烟台中集来福士、青岛北海造船、招商金陵(威海)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青岛、烟台、威海为主的产业聚集区。去年10月,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被认定为首批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进一步打响“山东海工”品牌。今年一季度,山东船舶工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均保持20%以上增长,重点企业在手订单超1000亿元,部分企业已排产至2028年。

据介绍,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由青岛、烟台、威海三地共同建设,拥有总装建造及配套规上企业140家,汇集了山东海运、中国船级社青岛分社、青岛海检集团等上下游企业超600家,初步形成了集研发设计、原材料、建造、配套、服务等于一体,船东、船厂双赢共荣的产业集群。

近年来,山东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加快推动海洋装备国产化。“十三五”期间,全省有5个项目入围国家高技术船舶专项,“蓝鲸1号”“蓝鲸2号”“深海1号”“中华复兴号”等一批全球领先的船舶海工装备交付使用。按照“主业突出、区域协同、功能互补、集聚发展”的原则,山东将优化“三核引领核心区”“多点支撑协同区”产业布局。其中,青岛、烟台、威海三市将加强联动协同,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建成集研发、设计、材料、设备、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链体系和产业高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