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吉林日报

本报记者 冯超

刚刚进入5月,吉林大地进入春耕时节,而在集安市清河镇天桥村的田野上,一株株小冰麦苗已经长出20公分左右。

天桥村位于清河镇东南部28公里处,全村幅员面积12.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3公顷,是集安市边合区包保帮扶村。为解决天桥村海拔较高,种植农作物产量低的问题,驻村第一书记孙杰经过调研、请专家论证,最终界定了天桥村种植小冰麦的区位优势,通过科学调整种植业结构,探索“小冰麦+荞麦”两茬种植模式,开辟了村民致富的新路子。

孙杰说:“小冰麦的种植真的与玉米谷子不一样。清明节之前,土地还没真正融化,我们就开始播种了,今年共试验种植了10亩,7月中下旬就可以收获,收获后再复种荞麦,同时根据其面粉产量、销售情况及荞麦复种效果等情况决定下一年的种植规模。”

独具优势的地理条件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小冰麦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种植在“冰”上,丰收在“火”里,是小冰麦自然生长最真实的写照,90天的黄金生长周期,让每一粒小麦都吸收了足够养分。通过“小冰麦+荞麦”两茬种植模式,可以实现东北地区一年两季作物、一块耕地两次收入,使土地植被覆盖时间更长,有效提高土地等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自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开展以来,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天桥村着力谋划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探索特色种植。通过流转土地,村集体种植小冰麦,帮助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激发乡村振兴活力。”说起小冰麦试种,党支部书记赵守义满怀期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