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玉溪日报

截得住 控得实 用得好

星云湖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性工程成效显现

2024年5月13日,航拍镜头下的星云湖周官河末端湿地。本报记者 李冉 摄□ 本报记者 李晓兰

“哗哗哗……”伴随着响亮的水声,奔腾的水流扬起一米多高,激荡着涌入江川区前卫镇的小井坝水库。每小时800立方米的注水量,在干旱的大地上奏响了一首欢欣之歌。

这些水来自山下星云湖边的前卫泵站。5月8日以来,星云湖边拦截下的初期雨水中,一部分抽到小井坝等水库蓄积,一部分检测达标后将补充入湖。进入雨季,星云湖“五位一体”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性工程成效显现。尾水回用、清水入湖,一个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大格局正在形成。

截得住——

汛期前拦蓄带抽空、清淤、晒塘做足准备

管控好水资源,是事关治湖成败的关键。

去年以来,玉溪市委深入调查研究,用脚步丈量“三湖”,谋划提出实施“五位一体”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性工程。在汛期来临时,把初期雨水、农田尾水、散漏污水等拦截引入拦蓄带;待汛期大雨冲刷后,经检测符合标准的清水流入湿地,过滤净化后汇入湖泊。而拦蓄带的水,通过建设完善的提水泵站和输水管网,提到高位用于农田灌溉,并配套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价综合改革,从而形成拦截、抽提、调蓄、灌溉、管理五个体系,构建起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用水灌溉、高效节水水利、高标准农田改造引水、高效林业发展用水“五位一体”的“三湖”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性工程,推动水资源在湖外高效循环利用,实现清污分流、各行其道,为截住污水、清水入湖找到新的突破口。

为了应对好初期雨水,今年初以来,江川区在星云湖沿岸开展汛期前拦蓄带抽空、清淤、晒塘工作。积极发动沿湖村组干部群众,采取机械加人工方式,开展清河道、清湖滨带、清库塘、清沟渠等“一进七清”行动,清除枯萎水生植物、垃圾、淤泥、蓝藻等,种植红柳1.5万余株,腾出拦蓄带库容185万立方米、上游调蓄库坝库容358万立方米,为引导初期雨水径流入塘入库做好准备。

5月13日,记者在周官河末端湿地看到,经过几场雨后,这里已经蓄足了水。湖边的水杉林下,经过整治后湖滨地带干净清爽,透湖透景,更显宁静。

控得实——

21万立方米水上山 17万立方米水补湖

5月,今年的初期雨水如约而至,星云湖“五位一体”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性工程进入“实战考验”。

江川区及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初期雨水调度工作,降雨前后多次开展现场指挥调度。该区统筹整合水利、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湖管、气象、沿湖镇(街道)及环湖保洁等单位力量,分工协作开展初期雨水调度工作。建立天气预警响应机制,在雨水来临时,各部门配合做好河道闸门调度及泵站抽提、水质监测、巡查检查、调度执行等各项工作。

连日来,江川区及时启动了前卫泵站、庙湾泵站,每天24小时不间断将水抽提到小井坝水库、大寨水库等调蓄库坝作为储存灌溉用水。后期,根据水质监测数据,达标的水体将通过闸门管控调度至湿地净化后,用于星云湖生态补水。

记者了解到,5月8日以来,星云湖流域累计降雨41.4毫米,产生地表径流90.27万立方米。截至5月13日,累计抽提至上游库坝调蓄21.44万立方米,调蓄带留存51.61万立方米,其余17.22万立方米调度补湖。

用得好——

解决尾水回用和清水入湖矛盾

走进前卫泵站,机器轰鸣,3台泵水机24小时运转,每天的抽提能力达4.8万立方米。经过一台站,这里的水便抽到了山上的小井坝水库——这是一座小(一)型水库,水库库容172万立方米,供应着前卫片区生产用水。

“今天水库的水有14.35米了,去年5月份只有12米。”小井坝水库管理所所长陈路生满脸欣喜,“我开玩笑说,今年用小井坝水库的水,周边几个村子每人头上都能增加100多块收入呢!这回大春小春都有水了,栽烟栽菜都可以多栽点、栽好点啦!”

老水利人陈路生对这个工程竖起大拇指:“这些初期雨水直接冲进湖里会造成污染,抽到我们这里存下来,澄清后还可以用,在农业上用水很‘解渴’,又减少了入湖污染,这个循环利用模式太好了。”一旁的赵官村委会村民杨仙说:“我家栽了3亩烤烟,今年栽烟水不愁了,水比以前多了。”

“这个工程在今年雨季算是第一次‘实战演练’,可以说经受住了考验,效果很好,解决了以往尾水回用和清水入湖之间的矛盾。”江川区水利局副局长张小明说,“下一步,我们将在精细管控上继续下功夫,贯彻落实好市委的工作要求,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像建电网一样建水网,像管生活用水一样管农业用水,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提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