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红河日报

发展草编经济

●通讯员 孔澜瑾 文/图

本报讯 建水县西庄镇坚持把助农增收摆在重要位置,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小庭院”“小果园”“小草编”经济,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全面推进村庄美、产业强、百姓富。

该镇以乡村旅游为抓手,积极探索“小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合理开发利用闲置古民居、农家小院,改造提升为民宿、客栈、特色餐饮店,以小微产业增加群众收入。目前,成功打造乡会餐厅、故山秋咖啡店、楸野民宿、结庐民宿、新房拾菌、马家营7号咖啡等以山水田园为主题的特色民宿、特色农家餐饮店9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850余个,年务工收入3060万元,新房村入选全国2023“和美乡村百佳范例”宣传推介名单,团山村入选2023年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名单和“品牌旅游村”名单.2023年,全镇共接待游客117.7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95万元。

该镇充分挖掘本地农业优势特色产品潜力,引导群众围绕泸江河两岸发展连片农田、荷塘、菜畦、果园,重点培育以莲藕、茨菰、草芽等水生蔬菜和蓝莓、草莓、石榴、柑橘等特色水果为主的轮作观赏和体验景观农业区,并开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水果采摘等乡村旅游项目。目前,全镇已发展水生蔬菜基地10000余亩、特色水果采摘园区8400余亩,开发农事采摘体验点30余个。

依托“妇女之家”,该镇还成立以互帮、互助、互学为目标的“巧媳妇编织协会”,把零星、分散的草编农户聚集起来,通过编织技艺把稻草、玉米皮、麦秆等原材料变废为宝,编出草墩、草垫、锅盖、果篮等绿色环保手工艺旅游商品,在各景区景点展示销售。部分草编农户还利用微信等平台承接网络订单,将草编制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地,为草编制品拓宽了销路。目前,编织协会已吸纳会员70余人,带动周边400余名群众发展相关产业,每年每户增收5000余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