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承德日报

实施项目建设 振兴实体经济 推动消费升级

围场“三大行动”提升经济发展新质效

本报讯(记者马思稳、焦帅,实习生张嘉承,通讯员韩晓雪)今年,围场树牢发展第一要务,全面落实“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重要要求,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着力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提升新质效。

实施重点项目“攻坚行动”。大力实施项目建设“5213”工程,全年争列省重点项目5个以上、市重点项目20个以上,实施千万元以上县重点项目100个以上,重点项目投资30亿元以上。建立“综合项目库”,抢抓万亿元国债等政策机遇,谋划包装千万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建立项目尽职调查机制,所有入库项目达到可研深度。全面推行项目建设“一抓到底”责任体系、亮码监督机制、重点项目“一事一议”制度,变“冬闲”为“冬忙”,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充分考虑耕作利用,合理规划项目用地,确保计划开工项目、续建项目及时开工,形成大抓项目、大干快上的生动局面。

开展实体经济“振兴行动”。搭建助企服务数字化平台,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畅通问题反馈渠道,强化助企纾困力度,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全力破解企业借贷难、银行放贷难“两难”问题,组织银企精准对接、常态化沟通,开展集中对接活动10次以上,促成贷款投放2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实施神源御道口调相机等技改项目5个以上,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以上,营收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0家以上,力争上市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推进扩大消费“升级行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开展新一轮促消费活动,推动政府消费券投放,支持家电、零售、养老服务、文旅康养等消费增长。做好企业孵化,新增限上企业5家以上,跨境电商出口力争实现零的突破。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打造“围场供销”品牌,繁荣“直播带货”等农产品消费,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力争达到7.5亿元以上。加强农贸市场管理,继续推动农村马路市场退路进场、还路于民。探索建立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开展马铃薯、蔬菜等大宗农产品销售,做好分拣包装,切实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