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金通灵持续六年财务造假波及,日前,为金通灵提供中介服务的华西证券和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大华所”)相继被暂停相关业务资格6个月。

5月14日晚间,华西证券唯一的在会IPO项目佳驰科技中止审查。而在一天前,大华会计所服务的IPO项目伟邦科技的审核状态刚刚调整为中止。

根据受访人士分析,投行、会计所业务资格暂停期间,由其服务的拟IPO企业无法推进IPO进程。对于拟IPO企业来说,半年的等待成本过于高昂,更换保荐机构和会计所,或成为拟IPO企业相对普遍的选择,而更换之前的第一步,即是将审核状态暂时调整为中止。

企业更换中介机构,无疑将对中介机构业务产生较大冲击,同时也会增加企业自身的IPO成本。这也是部分企业选择投行、会计所时更为青睐风格稳健、风控严谨的头部机构的一大原因。

不过,在现场检查比例和现场督导力度加大的当下,即使是头部机构服务的项目,同样面临着相较过去更为严格的检查。

多家IPO企业中止审查

上市公司金通灵连续6年财务造假被处罚4个月后,在其造假期间为其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相继收下罚单。

根据江苏证监局官网5月14日晚间消息,为金通灵2019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提供保荐及后续持续督导服务的华西证券,被暂停保荐业务资格6个月,另外三家为金通灵提供服务的证券公司——光大证券国海证券东吴证券及相关保代也被出具警示函。

而在5月13日晚间,江苏证监局刚刚发布针对金通灵审计机构大华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大华所被“没一罚五”合计罚没超4000万元,并被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

综合受访人士分析,相较于一次性的经济罚,资格罚的影响更为深远,尤其是IPO相关业务,将受到很大冲击。而拟IPO企业一旦遇到中介机构被暂停业务资格,尤其是暂停时间超过3个月,其IPO进程将受到波及。

中介机构被暂停业务资格期间,拟IPO企业无法推进IPO进程。如果暂停时间在3个月以内,对于拟IPO企业的影响或相对有限,企业可以先行规范,待中介机构资格恢复后再行提交IPO进度。然而,如果暂停时间超过3个月尤其是长达6个月及以上,企业则会“等不起”,此种情况下,更换中介机构或为企业更为理性的选择。

从华西证券和大华所的既有IPO项目来看,企业们的确正在走向更换中介机构之路。

根据Wind,5月14日,华西证券唯一一家在会IPO项目佳驰科技审核状态调整为中止。中止原因为:公司聘请的保荐人被中国证监会采取限制业务活动的监管措施,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第三十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中止其发行注册程序。

华西证券保荐业务资格暂停期间为2024年4月28日至10月27日。

2024年5月10日至11月9日被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资格的大华所,其服务的拟IPO企业也陆续被中止审查或撤回材料。

5月13日晚间,伟邦科技审核状态更新为中止审查;4月25日,昊创瑞通被中止审查;4月4日以来,另有包括方向电子、皓吉达、速迈医学、蓉中电气、健耕医药、华一股份在内的6家会计所为大华所的拟IPO企业撤回材料。

截至5月14日,除去新撤材料的项目,由大华所担任中介机构的在会IPO项目多达38个,包括33个中止审查项目、3个证监会注册项目、1个问询回复项目和1个已受理项目。

中介被罚企业“躺枪”?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受访保代分析,尽管佳驰科技、伟邦科技等由于中介机构被暂停业务资格牵连而中止审查,但这未必意味着其只能等待中介机构资格恢复后再行推进IPO进程,通过更换中介机构的方式,此类企业可以快速结束中止审核状态。

不过,由于企业更换中介机构需要与新机构磨合,这将花费更多的时间、金钱成本,外加当前IPO节奏相对较慢,企业更换中介机构后6个月内也未必能有实质性进展。因此,华西证券、大华所仍在服务的拟IPO企业们,是否都会选择更换投行或会计所犹未可知。

与此同时,对于拟IPO企业来说,一个新现象值得思考。过去,选择一家风格稳健、被查概率相对较小的头部中介机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因为中介机构被罚而遭受牵连、影响IPO进程的概率,或者降低被抽中现场检查的概率。如今,现场检查比例大幅提升,中信证券也被启动现场督导、其保荐的项目被严查。如此情况下,企业选择各类评价等级相对更高的头部中介机构,能否实现IPO进程的更快推进,需要打一个问号。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被启动立案调查的中介机构明显增加。以证券公司为例,截至5月14日,仅4月以来被启动立案调查的即至少包括海通证券、中信证券、东吴证券、渤海证券四家。

过去,券商一旦被立案调查,其所保荐的企业们即会受到拖累暂停IPO进程。2023年,这一连坐机制被取消,企业不再因为中介机构被立案调查而“躺枪”。

与之相对,目前一些市场人士担心的是:如果拟IPO企业的中介机构被暂停相关业务资格,该企业更换中介机构后,IPO进程能否不受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