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劳动午报

最近看到一则视频,只见视频中的班主任躲开学生猫着腰一步一步费力地往前挪,猛然出现在班级门口,这样的出场方式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回忆。我也不由想起了我的三个师父。

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已经15年了。从坐落在乡镇的基层矿区到市里的大专院校,再到世界500强企业,我这个职场小白能够一路前行,离不开我三位师父的言传身教。他们虽然只是普通劳动者,但他们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对后辈无私教诲的品格却深深影响着我。

我先后从事过三种不同的工作,工作性质大相径庭。但幸运的是,得益于“导师带徒”机制,通过三位师父的手把手教学,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刚参加工作时,我被分配到矿区党委宣传部。作为一名理科生,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拿起过摄像机,也没写过通讯稿,一想到即将从事伏案写作、摄像采风的宣传工作,我不知从何入手。还好我碰到了宣传部的大拿,也是我的第一位师父——胡老师。他不厌其烦地帮我改稿子,给我示范摄像机、照相机的操作原理,毫无保留地指导我,让我这个“小跟班”在短时间内掌握了矿区宣传的要领,工作很快有了起色。

短短两年的宣传工作,得益于师父的指导,我从一个“小白”成为了矿区宣传部年出稿量最多的人,很多稿子被刊登在国家级报刊上,还获得了“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

胡老师是影响我终身的一位前辈。他在我踏入职场和社会初始,为我树立了正确的工作态度和人生榜样,对我之后的工作也深有影响。得知我报名参加大专院校教师招聘后,他鼓励我要好好准备,趁着年轻争取更好的发展。

顺利考到学校后,我碰到了我的第二位师父——一个在教学战线上工作了近40年的前辈,刘老师。他有个性、有思想,每每请教时,他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毫无保留地传授毕生所学。

那时我经常去听他的课,学习他的教学方法,观摩他的手写教案,通过半年多跟班式学习,以及刘老师的耐心指导,我已能够独立胜任专业课的教学。我最难忘的就是那一摞跟刘老师一米八身高相媲美的纯手写教案。

我的第三位师父巩老师,是公司成立后第一批公开招聘的数据分析师。我们因为同一份工作相遇,我被他的专业度所折服。他严谨准确的数据统计,文风犀利的报告分析,特别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全国市场调研经历,每一样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正是有了三位师父的助推和托举,才让我能迅速摆脱稚嫩,以专业沉稳的姿态投入工作。他们对我严格要求,却从未刁难;他们对我倾囊相助,却从不求回报。他们为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甚至影响了我为人处世的风格。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今后不论我走到哪里、从事何种工作,我始终会记得我的师父们。

□刘玉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