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升学季,家长要做好哪些准备?

许沁/龚洁芸

最近正值上海幼升小、小升初网上报名。在升学季,幼升小、小升初家长该做好哪些准备?

问:选公办还是民办,要不要摇民办?

答: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枫建议,民办学校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但是否选择民办摇号还需更加理性。家长在决定是否报名民办学校时,不能仅仅以学校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等作为“好学校”的唯一评判标准,更需要通过对不同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特色、教学风格等进行全面了解与比较,从孩子自身的个性特点、已有的学习基础及其与学校的相适程度综合考虑。此外,还要考虑家庭的教育理念、预期的成本投入,以及对子女教育的未来规划。民办学校的招生计划类型、招生计划数,以及如果未被民办学校录取由区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入学等情况,也要加以综合考量。

近年来,上海通过推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委托管理、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新优质学校集群式发展、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等多措并举,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少家庭通过“校园开放日”等途径,深入了解对口公办学校的办学品质后,放心地让孩子进入“家门口好学校”就读。公办民办学校之间均衡协调的发展态势已日益显著。

问:学校怎样分班?进了“大门”后,是否还要考虑进“小门”?

答: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枫认为,班级之间更多的是差异,而不是差距。一所学校的班级和班级之间,客观上会因为组成班级的学生和带班教师的个性特点各不相同而存在差异,但这种“特征差异”并不是班级之间的“质量差距”。近年来,在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校际差异持续缩小的同时,通过坚持均衡分班,聚焦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基本实现了校内班级与班级之间的质量同步提高。从国家到地方也都已建立严格的自查自纠和常态化监控机制,坚决杜绝可能存在的区别分班和扰乱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招生及学校教学管理违规现象。

问:对于幼升小、小升初,家长还需做什么准备?

答:不管孩子在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就读,都需要家长承担起更多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仍是义务教育阶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关键一环。

从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育方法着手,家长应从更多了解孩子自身的个性特点和理解孩子所处年龄阶段的成长发展规律出发,树立着眼孩子长远发展的教育观和成才观,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变化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初中刚入学的学生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和问题,更需家长的耐心包容,家长通过加强自身情绪调控、有效亲子沟通等家庭教育的能力习得,与学校共建“家校共育”的同向合力,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成才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问:幼小衔接、小初衔接要报班吗?

答: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副校长徐继红建议,幼小衔接中,学科知识可以适当提前,但切不可拔苗助长,比学科准备更重要的,则是习惯的养成,这是一个孩子学习生活开启的关键。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每天读绘本认识五个字,只要孩子有这个能力完成,这样的“约定”就可以培养孩子信守诺言的品质,同时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培养专注度。相比学到了什么,养成了怎样的好习惯,会让他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终身受益。

对于五年级孩子,也需要做好他们的“心理建设”。进入初中后,孩子将进入青春期,亲子关系非常重要,做好小初衔接,让孩子们知道“爸爸妈妈是你们坚强的后盾”尤为重要。此外,也要告诉孩子,老师永远在身后支持你,而不是站在对立面。对于小学毕业这个年纪的孩子而言,良性鼓励很重要,家长可以提早带孩子关注未来初中的公众号,了解学校除了学习之外的各种活动、特色课程,提早熟悉学校,给予心理上的疏解和支持。 本报记者 许沁 龚洁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