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渔民开上公家船

温州苍南探索小型渔船“三权分置”管理新模式

甘凌峰、陈薇拉

“三无”渔船整治后,渔民是否有机会继续“靠海吃海”?作为全国渔船管理改革试点,温州苍南率先探索小型渔船“三权分置”管理新模式,由政府出资建造小型渔船,租给渔民,实现渔船从“民建民用”到“公建民租”的历史性变革。近日,首批“三权分置”标准渔船已成功租赁,9位渔民享受到了改革红利,另有100艘渔船正在批量建造中。

2023年9月,农业农村部批准苍南为全国唯一渔船管理改革试点县,小型渔船“三权分置”便是改革内容之一。所谓“三权分置”,是指“所有权归国有、管理权归企业、租赁权归渔民”。简而言之,就是由政府出资建造小型渔船,租给渔民,并由第三方专业机构统一管理。“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苍南县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渔港管理科副科长丁黄娟解释,这既满足了渔民“靠海吃海”的需求,又引导合法捕捞,推动苍南“三无”渔船动态清零。

此次改革,苍南争取到了350艘海洋小型捕捞渔船指标。财政专门调配区域协调专项激励资金1亿元作为启动资金,定制环保、安全的渔船。据苍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样板船为玻璃钢材质,封闭性强、耐碰撞、易维修,同时也定制了传统的钢质渔船,供渔民选择。渔船每艘造价50万元左右,租金缴纳方式有一年一付、三年一付、五年一付三档。

为了让真正有需要的渔民能享受到红利,苍南对租赁对象在年龄、从事渔业生产经历、持证情况等方面设置了严格的报名条件。56岁的老渔民易际凤便是受益者之一。“三无”渔船整治后,他选择到大船当雇工。得知政府投放“三权分置”渔船,他马上联合两位渔民一起申报,共同租赁了一艘渔船。“这个是有证书的,安全又安心。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开‘三无’渔船被处罚了。”易际凤说。

目前,苍南全县已有700余人报名租赁,并缴纳意向金。苍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建渔船将纳入数字化监管系统管理,实时感知渔船位置,规范生产,提高安全性,“政府还将根据渔民生产的规范情况给予梯度奖励,进一步减轻渔民负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