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16日消息 5月16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了今年一季度以来我国食品工业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以来,我国食品工业生产效益和投资规模持续呈现良好势头,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均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市场供给和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的落实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介绍,2024年一季度,我国食品工业生产保持向好态势,工业增加值增速较全部规上工业增速差大幅收窄,尽管食品价格仍维持低位,实现利润增速较规上工业高出一倍以上。

生产稳步回升,与规上工业增速差大幅收敛至13个月最低。一季度,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1-2月、3月分别增长5.7%、4.7%),较2023年加快4.1个百分点,较全部工业6.1%的增加值增速低0.8个百分点,增长基础仍有待加强。尽管食品工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3月份食品工业增加值增速已经超出规上工业增速0.2个百分点,未来2-3个月食品工业走势对于确保今年我国食品工业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季度,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4%、6.5%,增速较规上工业分别高0.3、0.4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3.3%,增速较规上工业低2.8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生产逐月加快(1-2月增长2.3%,3月增长5.2%),农副食品加工业对于拉动食品工业增长意义重大。

一季度,食品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5.9%,2023年一季度占比是6.3%;食品工业对全部工业增长贡献率5.1%,2023年同期贡献率是0.2%;食品工业拉动全部工业增长0.3个百分点。

食品行业涉及到的24种产品中,16种产品产量保持正增长,占比66.7%,较2023年全年提高8.4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保持低位运行态势。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下降3.2%(1月、2月、3月分别下降5.9%、0.9%、2.7%)。受节后需求下降和市场供应充足的影响,3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下降2.7%,降幅较2月份扩大1.8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5个百分点。其中,鸡蛋、鲜果、牛肉、羊肉和禽肉类价格分别下降10.4%、8.5%、8.4%、6.0%和1.7%,降幅均有所扩大;鲜菜、猪肉价格分别由上月上涨2.9%和0.2%转为下降1.3%和2.4%。

营收增长有待改善,利润增长持续回升。一季度,随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的逐步落实,消费需求不断释放,食品工业经济效益实现较快增长。4.2万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623.7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与1-2月份持平,低于去年全年水平1.5个百分点,较规上工业低1.3个百分点,食品工业营收增长仍亟待改善。其中,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0%、6.8%,农副食品加工业营收同比下降3.7%。食品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536.2亿元,同比增长11.9%,较1-2月加快1.1个百分点,也显著高于去年全年9.6个百分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0%、18.8%、11.1%,全部实现正增长。

从企业成本变化看,一季度食品工业发生营业成本1.8万亿元,同比下降0.4%。 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7.1%,资产负债率54.6%,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企业亏损面31.1%。

食品工业投资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今年以来,食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加快。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5%,制造业投资增长9.9%。食品工业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7.4%、19.0%、28.3%,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均大幅高于制造业9.9%的平均增长水平和去年行业水平。

出口形势好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一季度,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9%,较规上工业出口增速高1.1个百分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分别增长2.4%、1.0%和2.8%。

马勇指出,食品工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是消费品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季度的产业发展态势,对推动全年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