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5月16日讯(记者 韩璐)根据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发布的通知,28种医用耗材中选结果于2024年5月15日在河北省实施,京津冀联盟耗材集采正式落地,多个省市地区将迎来新一轮降价。记者统计,5月以来,多个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相关信息发布,随着医疗器械集采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推进。

5月6日,河南省三门峡市医保局发布了《关于河南省西南区域联盟第二批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公告(八)》,公布了豫西南区域联盟第二批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代表品中选结果,最高降幅超六成。

5月7日,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发布的政策解读显示,要做好国家组织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集采覆盖人工晶体、运动医学相关高值医用耗材共30个品种,拟中选产品平均降价70%,本次国家组织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自2024年5月31日起执行,采购周期为2年。

5月9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天津将推进国家组织集采、京津冀“3+N”医药集采联盟的集采结果在本地落地执行,今年内实现药品、耗材、体外诊断试剂集采品种覆盖到1000个,其中京津冀“3+N”医药集采联盟集采品种占比将达到约60%。

《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1年版)》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低值医用耗材市场复合增速达20%,到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2200亿元。可以说,低值耗材虽然单价低廉,但庞大的用量使其集采后的降价空间巨大,集采介入后的行业重塑更将带来全新的竞争格局。评论认为,与高值产品相比,低值耗材的技术含量和利润空间都相对有限,大多品类的准入门槛较低。过去这一领域的供应商数量众多、市场高度分散。但随着集采带来的降价压力不断加大,中小企业将被迫逐步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必将提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