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上博东馆观众突破一百万

5月20日起临时闭馆一个多月,6月底重开后预约名额将翻倍

简工博

“星耀中国”展人气火爆。 赖鑫琳 摄 本报记者 简工博

昨天14时许,身穿一件白色T恤衫、高高瘦瘦的李兴排队进入上海博物馆东馆,旋即被工作人员拦下,他惊喜地发现自己是上博东馆试运营以来第一百万名观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向他送上“星耀中国”特展的图录作为纪念。

在每天客流总数限定、需提前预约的情况下,到访观众短短3个多月突破百万,在全球博物馆中也不多见。其中,外地观众超60%,海外观众近10%。李兴的到来也意味着正在上博东馆举办的“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成为上博首个参观人数突破百万的展览。

破纪录后,上海这一人气新兴文化地标如何在各方面更进一步?

预约难能缓解吗

短短3个多月参观人数即突破百万,“其实也是预料之中”。褚晓波还记得,1月27日上博东馆开放2月2日试运营首日的预约名额,“短短几分钟就全部约满了”。不久前,他曾陪同国际顶级博物馆的业内人士参观上博东馆,对方惊讶于即使是工作日依然客流涌动,十分羡慕。“只要有高品质的文化内容,肯定能吸引广大观众。”他表示,看到这么多观众喜欢历史和传统文化,愿意到博物馆来参观感受,“作为博物馆管理者我很受感动”。

上博东馆试运营之初,每天开放8000个预约名额,几乎全被“秒杀”。后续随着中国古代雕塑馆开放,预约量逐渐提升至过万,春节和五一假期还加开夜场,但预约依然火爆。国际上一些知名博物馆并不限流,例如在大英博物馆,观众可以选择现场排队等候。一些业内人士坦言,“国内知名博物馆如果不预约,现场将更加拥挤。综合考量各方需求,通过预约控制客流是必然之道”。

5月20日后,上博东馆将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临时闭馆。待6月底重新开放时,上博东馆开放的公共空间将达到80%左右,每天的预约名额则提升至2万人左右,并将根据客流变化动态调整。褚晓波说:“预计到11月,上博东馆将全面开放,届时容纳观众人数将达到3万人左右。今年年底,预约难的问题会得到比较大的缓解。”

参观感受能提升吗

“上博东馆是我到上海打卡的第一个文博场馆。”李兴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博爱好者,参观的文博场馆不算多;但他对三星堆的文物特别有兴趣,“很好奇上博是怎样选择和展示这些神秘文物的。”

上博东馆展厅里,李兴这样的“典型非传统”观众不少。在“星耀中国”二楼展厅里,两个年轻的观众排队近距离欣赏社交媒体上讨论度很高的杀人祭柱场面铜贮贝器,然而在看过文物信息后惊觉“这不是三星堆出土的啊?”旁边有观众向两人释疑:“这次展览除了大量三星堆文物,还有不同时期和地区的青铜器,可以对比看三星堆与它们的异同。”

人头攒动的博物馆里,有人看新奇,有人看门道。“星耀中国”是上博历史上首个参观人数超一百万的特展,半数以上观众年龄在35岁以下。有观众在社交媒体上怀念过去博物馆里只有资深爱好者的场景,希望“收缩预约名额”。

“如果追求非常好的观展体验,观众最好控制在3000人以内。”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就意味着大量观众,特别是新观众,没有机会走进东馆。与不少博物馆预约按照一天或上下午来计数相比,目前上博东馆日常预约已将一天分为7个时段,分小时预约以分流观众。即便如此,“星耀中国”特展依然人气爆棚。

据介绍,待6月底再次开放将新增9个展厅,届时将有陶瓷馆、印章馆、玉器馆、货币馆等常设展厅,考古上海、陶瓷与中外交流等专题展厅以及数字馆、古代文明探索宫等互动体验空间也将开放,同步还将推出主题各异的特别展览。褚晓波表示:“6月底再开放虽然预约量会在现在基础上翻一倍,但空间开放多了不止一倍,相信体验会比现在要好。”

火爆人气可持续吗

“你们的观众看展览非常认真。看器物会非常仔细地观察上面的细节,还会跟同伴讨论,他们是真正来看博物馆展览的。”不久前,褚晓波曾和海外顶级博物馆的业内人士一起参观东馆,对方对中国观众的印象十分深刻,这让褚晓波感慨:“以前一直羡慕国外老百姓把参观博物馆作为生活的一部分,那是文明素质的体现;现在看来中国也是这样,参观博物馆也成为中国观众生活的一部分,这说明中国观众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更高了。”

“上博的‘何以中国’系列展览,三场我都追了,还做了笔记。”上午就走进博物馆的何先生说,自己把“何以中国”系列当作“追连续剧一样来追的展览”。

观众的需求需要文博行业以行动来回应。“星耀中国”策展之时,上博就提出要打造一个“不一样的三星堆、金沙相关展览”。“这个题材在很多博物馆办过,但我们希望运用全国资源,讲清楚古蜀文明的来龙去脉,这是我们策展的初衷。”褚晓波说,“何以中国”第四场展已经在策划之中,“每推出一场‘何以中国’系列展览,我们都会集合全国资源,动用上博专业研究力量来策划。系列展览有助于形成品牌化,有整体的思考,‘何以中国’将至少在十年时间里不断展示中华文明探源的最新成果,通过博物馆展览形式呈现给观众”。

东馆的未来让观众期待,日前传出消息的上博北馆建设也引发公众关注。褚晓波介绍,未来人民广场馆定位是“中国看世界的窗口”,东馆定位是“世界看中国的窗口”,北馆定位则是“考古博物馆”。“‘三馆一体’格局形成后,相信未来上海博物馆可以和更多世界一流博物馆展开对话交流,届时观众总量将接近一千万人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