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顾亦来

通讯员 陆丽君 刘维佳

昨天,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与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广陈镇)共建的嘉职院平湖市现代农业产业学院正式签约并揭牌。

三个月前,平湖农开与平湖技师学院、平湖千瑞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下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学院、技能共富工坊。

此番有着“农业硅谷”之称的平湖农开再次通过校地企联动,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新农人”培养需求,以专业紧密对接产业,以团队深度服务企业,致力于加快“新农人”矩阵培育,实现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的深度对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博士教授+乡土专家

联手打造

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新高地

在产业学院揭牌前,来自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的同学们走进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教学。作为数字农业工厂,绿迹农业的果蔬大棚引入智能化传感设备,通过数字分析判断作物生长的基本规律,实现种植的精准智控,让同学们直呼大开眼界。

“绿迹的农业设施设备很先进,自动化程度很高,一个人可以管理十几个大棚。”“无人采摘技术特别牛,精准度能达到2厘米。”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2023级2班的许沛霖、俞彤心一路听、一路看,对高精尖的现代农业技术十分新奇。

揭牌活动现场,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余魁等一批乡土专家和来自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的博士教授组成创新导师团队,获聘产业学院特聘教师。

作为全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平湖农开自2017年成立至今,已创成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镇、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首批省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从田间地头、农业企业到农业科研机构,处处流淌着农业科技创新的活力,展现着现代农业的勃勃生机。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程旺大表示,平湖市现代农业产业学院是嘉职院与地方共建的第一个“三农”领域产业学院。产业学院将通过打造产业(群)—产业学院—专业(群)紧密结合的良性发展链条,形成“产业链上培养人、生产实践中培养人、政校区联动培养人”的新模式,打造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新高地。

嘉职院第一批派出四个二级学院的骨干力量,组建智慧农业等八支由不同专业34名高层次专家组成的创新团队,深入平湖农业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成果推广等服务工作。同时,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嘉兴佳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福纳瑞园艺(浙江)有限公司、浙江龙萌湾文旅有限公司等平湖农开的龙头企业成为产业学院的首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主线,通过组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团队,以技术创新、技能输送为支撑,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企业提供人才培养与就业新平台,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持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能致富”的现代“新农人”队伍。

生产到运营全产业链深度融合

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注入强劲动力

根据此次签约的“1+4”共建协议,产业学院以平湖农开为合作载体,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新农人”培养需求,重点在农作物生产、加工、营销等领域开展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社会培训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实现资金链与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无缝对接,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依托嘉职院现代农业专业群、乡村文旅与治理专业群等特色优势专业(群),校企联合开展“订单式”“小班化”人才培养,为企业定向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就业创业方面,联合建立师导生创、学生独创育人体系,吸纳专业优秀学生在产业园开展双创实践;同时以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实际的科研创新、技能创造为主要方向,每年联合孵化实施产创融合育人项目3至4个,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落地项目2到3个。

嘉职院的博士、教授还将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为平湖农开的企业提供农业科技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和专业培训。

其中,智慧农业科技服务团队拥有博士5人、教授3人,致力于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农业生产及智慧农业应用研发,研究方向包括智慧农业环境监测、农业大数据分析、农业物联网安全等;园艺技术科技服务团队拥有博士4人、教授3人,重点围绕槜李、葡萄、杜鹃花、紫藤、绣球等开展品种改良、组织培养、土壤改良、有机栽培、植物保护等技术攻关;乡村文化旅游服务团队拥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为乡村量身定制发展策略,助力当地经济和文化双重繁荣。

记者了解到,此前,平湖农开牵手平湖技师学院、平湖千瑞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开展与农业产业发展相关的技能人才培训,包括无人机植保、测绘,农业机械操作,农业生产操作以及农村电商、直播销售、中式烹调等。

“未来,我们将借助产业学院这一平台,汇聚政府、学校、企业等多方资源,共同推动农业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广陈镇)相关负责人说,“我们也期待现代农业产业学院能够成为全市农业科技创新的高地、农业人才培养的摇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