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漫记 | 陈思呈(职业阅读者,现居广州)

今天,我们来聊聊万寿山五庄观的人参果。当时,唐僧师徒几人闯进五庄观这栋私宅的时候,主人镇元大仙不在家,只有清风、明月两个仙童在。

要说清楚人参果是什么果,要先介绍一下它的主人镇元大仙。仙童的介绍是“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但是孙悟空不相信,说“只讲老孙会捣鬼,原来这道童会捆风!”

后来,是由福、禄、寿三星来证明镇元大仙的身份。他们对孙悟空说:“你这猴儿,全不识人。那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等乃神仙之宗。”孙悟空去求助观音菩萨时,观音的说法是:“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也让他三分。”也说明了他的地位。

结合这些介绍,我们总结一下。镇元子的品阶呢,是地仙之祖,但道行呢,比“神仙之宗”的三星更为深湛。至于孙悟空的品阶呢,按福、禄、寿三星的说法:“你虽得了天仙,还是太乙散数,未入真流。”天仙是比地仙高,但孙悟空是天仙中的末流,这个牛尾远不如鸡头,道行功力不如镇元子。

所以,福、禄、寿三星谈及镇元子,语气无不仰羡,见了他,态度也无不恭敬,“以晚辈之礼见了大仙”。

这么一位镇元子,他的镇宅之宝就是那棵名树,人参果。

整部西游记有两种神奇的水果,一是蟠桃,一是人参果。这两大名果,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天上,都是孙悟空肇事的契机,是一个对比的好机会。

要论罕有,本该是人参果更罕有,因为原著叙述,“乃是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产成这棵灵根。盖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贺洲五庄观出此,唤名草还丹,又名小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似这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果子。”

而蟠桃呢,共有三千六百株,好大一个园呢。前面一千二百株是三千年一熟,中间一千二百株是六千年一熟,后面一千二百株是九千年一熟。

但若要论起功效来,就有点不好比较。

人参果的功效是:“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了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但“闻”实在不落形迹,不好定量,所以还是看它吃了会怎样——活四万七千年。

而蟠桃呢?蟠桃有三种,三千年一熟那种,吃了就了道;六千年一熟的那种,吃了就长生不老;九千年那一种,吃了就跟天地齐寿。是“四万七千年”长还是“长生不老”长呢?如此看来,人参果的功效,约略跟次等的蟠桃相近吧。

若要说形象,人参果的形象,有点骇人,果子的模样,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兼备。唐僧见了吓得不敢吃,说“树上又会结出人来?拿过去,不当人子”。

但蟠桃的形象就很美了,按照“安天大会”王母娘娘献桃时的描写是:“半红半绿喷甘香,艳丽仙根万载长。堪笑武陵源上种,争如天府更奇强。紫纹娇嫩寰中少,缃核清甜世莫双。”

至于整棵树呢?我们大概知道,人参果树是芭蕉叶状,并且巨大:“只见那正中间有棵大树,真个是青枝馥郁,绿叶阴森,那叶儿却似芭蕉模样,直上去有千尺余高,根下有七八丈围圆。”

蟠桃树种满是整个果园。还是从书中的诗来看,一园当然比一树更壮观:“夭夭灼灼花盈树,棵棵株株果压枝,果压枝头垂锦弹,花盈树上簇胭脂。先熟的,酡颜醉脸,还生的,带蒂青皮,凝烟肌带绿,映日显丹姿。”

不但美,而且美得很有感染力。

所以形象这方面,还是蟠桃胜出。

但人参果则有一个特点,是蟠桃所不具备的。那就是它“道”的意味。

当孙悟空第一次偷拿了那个金击子,把果子敲了一下,那果子就寂然不见了。孙悟空还以为是被土地偷了去。土地慌忙声称,自己只是一个鬼仙,这个人参果,就是闻也无福闻闻。

他进一步介绍道:“这果子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敲时必用金器,方得下来。打下来,却将盘儿用丝帕衬垫方可;若受些木器,就枯了,就吃也不得延寿。吃他须用磁器,清水化开食用,遇火即焦而无用。遇土而入,大圣方才打落地上,它即钻下土去了。这个土有四万七千年,就是钢钻钻它也钻不动些许,比生铁也还硬三四分。人若吃了,可得长生。”

所以,金木水火土的关系在这个果子身上得以完美地体现。而这些五行的关系,是蟠桃以及世界上任何别的水果都没有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