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甄嬛传》的小朋友们都知道“拽妃”是谁。也就是我们的叶澜依同学,除了果郡王,对谁都是冷冰冰的。叶澜依之所以那么拽,并不是凭着雍正的宠爱,(当然雍正的宠爱也是一部分。)重要的是她无所顾忌,不在乎位分。

而“如懿传”中的拽妃是谁呢?就是可爱的颖妃巴林氏。颖妃有句口头禅“蒙古四十九部。”颖妃是后宫妃子们为数不多,敢跟乾隆正面刚的妃子。颖妃冲撞皇帝的次数,不在少数,乾隆就算再生气,有只是雷声大,雨点小,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可见蒙古诸部的地位。

1,入宫就是盛宠。

颖妃入宫就是嫔位,嘉贵妃还是生下了四阿哥,(乾隆登基后的第一子)才封的嫔位。颖妃是从蒙古直接进宫的,不需要选秀女。

蒙古准葛尔内乱,为了平息内乱,乾隆不得不低头,让端淑长公主(嬛嬛的女儿)改嫁给杀了自己丈夫的死敌达瓦齐。在这个节骨眼上颖妃入宫了,颖妃是巴林部巴林王的独女。而巴林部,则是准葛尔的敌对方,这其实也是帝王的一种平衡术。

颖妃进宫的时候,就是由乾隆身边的御用嬷嬷—毓湖姑姑接待的。颖妃进宫后,第一次就去侍候乾隆和如懿用餐时,如懿曾说过,“笑得这样天真灿烂,在家的时候巴林王一定很疼你吧。”颖妃回答道,父王有好几个儿子,只有臣妾一个女儿,父王最疼我了。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家庭背景从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就能看出来。颖妃是巴林王最宠爱的女儿,巴林部又是准葛尔的劲敌。有这个强劲的娘家在,颖妃在后宫基本就可以横着走了。

蒙古的嫔妃们也都是以颖妃为首,自成一体。其实不仅是颖妃,连后续进宫的蒙古嫔妃—豫妃,乾隆也是礼遇有加,哪怕豫妃给乾隆下药,跟宫外串通消息,乾隆也只是幽闭了她,连位份,封号都没有改,可见乾隆对蒙古诸部的重视。

2,敢与乾隆正面刚。

乾隆贵为九五之尊,后宫妃子对乾隆几乎都是巴结奉承,而蒙古嫔妃们(除了豫妃),对乾隆的态度多数都是反应平平,毕恭毕敬,却不刻意讨好。

颖妃入宫便和如懿,海兰等交好,看不惯嘉贵妃,和卫嬿婉等人,尤其是卫嬿婉。嘉贵妃也会刻意地讨好乾隆,但多数都是私底下的一些类似跳舞,弹琴这种附庸风雅之事。而卫嬿婉为了向上爬,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甚至为了巴结恪嫔(蒙古嫔妃之一),上赶着送东西,被拒之门外也不敢有任何怨言。颖妃自然也是看不上卫嬿婉这种靠着下三烂的手段爬上来的人。

乾隆纳了寒香见为妃,还为此冷落其他嫔妃,甚至动手打了如懿。颖妃直接怼到乾隆面前,拿出蒙古四十九部说事,而乾隆明明已经气到不行,也只是让颖妃回自己宫中待着,并没有任何的惩罚。

卫嬿婉利用嘉贵妃的狗,害死了如懿的女儿,连累着怀孕的颖妃也受到惊吓,失去了孩子。后期卫嬿婉费尽千辛万苦生下孩子后,乾隆就直接下旨,把孩子过继颖妃,此后颖妃一直都没有自己的孩子。

恪嫔跟颖妃聊天的时候,颖妃说过,我在想,我因什么得宠?因为我的身后,是蒙古巴林部。恪嫔回道,令妃天天盼着生儿子,我从来不盼,因为咱们身后是蒙古,蒙古就是咱们的依仗。

这就是区别,蒙古嫔妃的背后,有强大的母家。怪罪她们,就等于得罪了蒙古诸部。而清朝的皇帝们,也都特别重视与蒙古诸部的联系。颖妃她们根本不需要刻意地讨好乾隆。就算乾隆再不喜欢她们,也不会知罪,顶多是不理会。她们照样可以在宫中过自己的小日子。

3,与卫嬿婉对峙,从未落过下风。

如懿被废以后,卫嬿婉上位成为皇贵妃。卫嬿婉想借此机会,把当初送给颖妃的七公主抢回来,被颖妃发现。两个女人,就开始你来我往的正面刚。颖妃直接就吐槽卫嬿婉,“即使你位同副后,我们也照样看不惯你这种用龌龊手段上位的女人”。这话可是踩到卫嬿婉的痛脚了。

卫嬿婉大叫着,让身边的人责打颖妃,颖妃说了一句,“皇上礼重蒙古,你岂敢动我。”卫嬿婉自然也不甘示弱,叫嚣着要打颖妃,可是身边的人,只是下跪说道,“皇贵妃息怒”,却没有一个人敢听从卫嬿婉的动颖妃。由此可见颖妃在宫中的位置。

此件事情,还惊动得太后,卫嬿婉一句“生娘不如养娘亲”彻底把太后给得罪了(乾隆是太后的养子)。发生这件事情以后乾隆虽然没有处置卫嬿婉,却下旨,以后所有的蒙古嫔妃都不受卫嬿婉管制,也不必给她请安。

卫嬿婉的孩子,被乾隆瓜分了。也是颖妃的手笔,颖妃对嫡公主璟瑟说卫嬿婉的种种恶行,不配成为皇贵妃。璟瑟公主便派人盯着卫嬿婉,果然抓住了卫嬿婉的错处,去乾隆那里告了一状,卫嬿婉的孩子就这么分完了。

颖妃是如懿战队的,等同于蒙古嫔妃都是如懿战队的。虽然后期如懿断发被罚,却丝毫没有影响颖妃等人的地位。同为蒙古嫔妃,豫妃和颖妃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颖妃更明白自己的位置,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颖妃正直,明辨是非,这也是颖妃一直能在宫中屹立不倒的原因。

结语:在封建社会,女人依附于男人而生,一个家族,一个强大的母家,是女性强硬的底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颖妃也是家族联姻的棋子,但是一个偏爱自己的强大母家,也是颖妃最大的依仗,皇帝的宠爱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看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