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哈尔滨日报

“宾县酱醋”凭借非遗闯市场

老手艺传承6代,可追溯到清咸丰年间

展台上陈列着多种酱醋产品。

本报讯(记者 罗彦坤)5月17日,一款名为“紫道源原味鲜”的产品,在展会调味品专区的显著位置亮相。而在它们的产地,距展馆60公里的宾县摆渡镇,乡亲们正在忙碌晒酱缸、醋篓,凭借非遗技艺,黑土地优质大豆完成“华丽转身”。

哈尔滨紫道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清军告诉记者,每年上千吨大豆、高粱在公司生产线上完成加工,变成酱醋销往全国各地,该项老手艺已经传承了6代,可追溯到清代咸丰年间。

李清军拿起量杯,在“溜儿”上接了少许酱汁,对着阳光查看成色,并凑到鼻子前仔细闻了又闻。“还是儿时的那个味道,多少年来生产线换了一茬又一茬,产能提升再提升,但传统工艺一直延续。”

李清军的祖辈开酱醋作坊,赶着马车走村串屯当货郎。到了李清军这一代,赶上了乡村振兴发展大潮。在外打拼多年的他依照祖训回乡接手了作坊,也带回了先进的生产理念。“交班”时,父亲只交代了他一句话:“咋搞都行,但老祖宗的手艺不能丢。”李清军牢牢记住了这句话。

厂区内的千口瓦缸,每天三遍打酱耙。醋缸更是夏曝晒、冬捞冰,一天都不敢马虎。

没几年工夫,乘着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东风,“紫道源食品”迅速完成传统产业升级,成为“一乡一业”著名品牌、县域特色食品企业之一。随着产能的日益提升,“宾县酱醋”凭借优良品质在全国市场的名头越来越响。

为了更好为乡村振兴文化赋能,讲好品牌故事,宾县政府部门对紫道源酱油醋酿造技艺进行审核,并颁发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同时,组织专人着手市级“非遗”申报。“紫道源食品”还被评为龙江特产食品、溯源中国可信品牌。扎根黑土地优质大豆原料基地,“宾县酱醋”不断实现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成长为一张闪光的县域“金名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