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汽车工业会被中国压垮吗?近日,德国电动汽车领域专家PeterSchleifz在北京车展结束后回国,分享了他的所见所闻,结果很有趣。

这位德国专家毫不犹豫地将北京车展称为“年度最重要的车展”,并提出疑问,欧洲汽车制造商如何应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的涌入?

来到中国的第一天,Schleifz说:

“我们每天在德国媒体上读到电动车型在当地道路上随处可见,而且数量众多,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纯粹从理论上谈论它是一回事,亲身体验又是另一回事。我的眼睛几乎无法区分比亚迪和小鹏汽车等。“

该专家表示,展会上非常受欢迎的小米SU7使用鲜艳的外观颜色并不奇怪,这有助于它在众多中国电动制造商中脱颖而出。

德国人正在无休止关注交通拥堵,而中国司机却完全沉浸在电子产品中:

中国司机大部分时间都盯着屏幕,但当他们下车时,他们又“粘”在智能手机上。在中国,日常生活都已实现数字化,无论是订餐还是用支付宝、微信支付。数字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渗透到汽车中,在长时间驾驶中,有了娱乐或社交的时间。

这位德国专家还表示,中国人有很大机会征服欧洲汽车市场。欧洲热衷于保护环境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因此电动汽车蕴藏着巨大的机遇,而来自中国的公司显然已经取得了成功。但他们有一个问题——相当重要的汽车安全问题。

“中国造车新势力目前正在努力满足欧洲更高的车辆安全要求,但这项工作并不容易,”PeterSchleifz说道。——没有一家中国汽车制造商能够承受欧洲NCAP测试中的糟糕成绩。这就是为什么今天一大批工程师正在努力遵守严格的欧洲标准。他们将不得不花费时间和金钱来使他们的电动汽车符合欧洲安全标准。

北京车展展馆里有很多欧洲人:大家都对中国汽车工业走向何方感兴趣

这将使中国电动汽车更加昂贵。与此同时,这将为欧洲汽车制造商提供一个小小的机会。他还认为,最终,只有吉利和比亚迪等大型企业才能凭借其电动车型生存下来,不仅在欧盟,而且在中国国内也是如此。

这位德国专家认为,电动汽车时代即将到来,过渡时间可能要一年、两年或更长时间——但这并不重要。问题是,欧洲汽车工业面临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会被压垮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