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衢州日报

盘活空房 复垦土地

江山做好“共富搬迁”后半篇文章

本报讯 (记者 吴建邦 报道组 蒋君 毛志成 通讯员 毛圣 范晓慧) “搬迁后的村民通过‘聚富宝’平台申报自家空房信息,借助这张电子地图,我们开展空房再利用就方便多了。”近日,记者在江山市农投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看到,电脑屏幕上一张布满密密麻麻小点的地图,把村民所有搬迁后的闲置房间都标记了出来。

加快人口集聚、促进城市发展,是江山市打造三省边际中心县城的重要举措。2023年通过“共富搬迁”,该市实现9000多人向中心城镇集聚转移。今年,将迭代实施新一轮“共富搬迁”行动,力争新增农业转移人口9000人。如何统计好、利用好村民闲置房地资源是“共富搬迁”的关键性工作,江山市谋划出一系列“小切口、大民生”项目,如生产驿站、共享农场、乡愁客栈等,以此为载体,既解决村民的搬迁顾虑,又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近日,在江山市峡口镇大峦口村,已经外迁的村民三五成群回来采摘茶叶。自从去年启动“共富搬迁”后,村里为让村民留下的农具有地方存放,将三栋空房统一修缮,建成生产驿站来存放农具,并在驿站内放置50多个铺位供村民休息、过夜。“我们从村民需求出发,将空房再利用,既让他们安心搬出去,也盘活了村里的闲置资源。”大峦口村党委书记唐小琴说。

对一些产权不明的农房,江山市以“产权规置”措施突破资产主体分散的管理瓶颈,推动闲置资产再利用。峡口镇古瓷村原身为三卿口碗厂,属于地方国营企业,改制后转变为由多位居民持股的小集体资产,公房和私房、农民和居民交杂,管理主体模糊,开发难度较大。为推动“共富搬迁”,江山市将古瓷村统一划归枫石村管理,居民外迁后的空房转为集体所有,新村、古村融合发展,成果共享,得到古瓷村群众一致支持。

如何盘活难以利用的地块?江山市积极开展建设用地复垦工作,以图斑为最小单元,归集图斑面积、村庄规划、搬迁意愿等信息,将图斑的自然属性和村庄的社会属性进行叠加分析,创新建立了“共富搬迁一张图”,确保复垦资源“颗粒归仓”。2023年确认上报计划复垦图斑面积4276.3亩,超额完成原定4000亩的目标。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共富搬迁’推动乡村振兴,既要让大家走得出去,更要让群众愿意回来,绘就城乡风貌新图景。”江山市农投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