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昌日报

我是母亲的一味“药”

姚根林(江西南昌)

走进厨房,案板上切好了肉丝、豆腐,菜筐里是洗好的土豆、木耳等食材。这是母亲生病恢复健康后我们约定好的,每周日我带着孩子来看她,母亲配菜,我炒菜。

说起母亲的那场病,现在想来仍心有余悸。

那是去年3月8日下午5点多,弟媳打来电话,口气急切地说,母亲在邻村卫生所打吊针时突然血压升高,并伴有头晕。我脑袋嗡一下,冒出母亲可能出现脑溢血或脑梗的想法!

母亲被送到了大医院,CT检查结果显示为轻度脑梗,需住院治疗。我揪着的心稍微松了一下,但还是十分担忧。母亲住院20来天,我在身边时,母亲的病相对比较稳定,渐渐好转。出院后没多久,母亲的血压又像过山车般忽高忽低,我把母亲送回医院调养。

那段时间,只要没有十分要紧的事,下班后我都会去看望母亲,陪她散散步、说说话。母亲的血压趋于稳定后,出院回家。但回去后,却又状况频出。

在焦虑、担心中,我似乎找到了一个规律:在医院时,母亲的病症少见出现,血压比较稳定,而母亲住院时绝大部分时间是我在陪护。难道我是母亲的一味药?我把这一情况同几位医生朋友做了交流,他们基本上都认为,母亲可能有焦虑症,对最信任的人有依赖。

为此,我向单位请了10天假来陪伴母亲。每天早晨,看着她把早上应吃的药吃了,然后陪她散步、吃早饭。上午,母亲坐在旁边指导我炒菜,放油、下锅、翻炒……母亲很开心。

午饭后,母亲一般要午休一会儿,她起床后,我会打开电视,搜寻母亲爱看的老片子,陪着她一起看。

晚上我陪母亲说说话,帮她洗脸、洗脚,直到她上床睡觉后我才离开。弟弟、弟媳、小妹也时常来陪伴母亲,我们谈天说地,谈起小时候的事,其乐融融。

在我们的陪伴下,母亲的身体一天天好转。待到我的10天假满,母亲的各种症状基本消失,血压也基本恢复正常。

此后,每周日我都会去看望母亲。母亲配菜,我炒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