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三明日报

在商场空闲座椅上休息的市民

市民脱了鞋趴在商户门店外的桌子上休息

●全媒体记者 梁梦婷 文/图

随着立夏到来,初夏的帷幕轻轻拉开,逐渐升温的天气,让商场、商户门店、图书馆等室内公共场所陆续打开空调,也为许多市民远离户外热浪提供了免费的纳凉空间。

高温天气“烤验”着城市,也考验着市民的素养。身边的公共场所空调蹭凉有着怎样的情形?市民能否自觉遵守文明秩序?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

纳凉应节气

夏天避热趋凉是人们的本能诉求,哪里有凉意,哪里就成为天然的避暑降温处所。

自打天气开始变热,家住三元区碧桂园的市民李诗晴便时常带着孩子到家附近的商场纳凉。为什么选择借用商场空调享受凉爽?她解释道:“我家小孩2岁多,天气一热就容易长痱子,最近一到下午气温就升高,家里虽然也开了空调,但孩子常常因为觉得无聊而哭闹,所以我就带他到附近的商场玩。”

“商场里冷气足,活动空间大,只要天气晴好,最近我们白天经常待在这里。”她告诉记者。为了避免影响商场其他顾客,她一般会将孩子带到商场里人较少的角落休息玩耍,走之前也会及时把包装袋、果皮、纸巾等垃圾用袋子装好扔进垃圾桶,做到人走垃圾清。

除大型商场外,快餐店和奶茶店同样是市民常去的纳凉地点。5月15日下午3时许,走进位于三元区东新四路一家连锁快餐店,里面坐着不少前来乘凉的顾客。“这个时间并非用餐高峰时段,所以我们一般不会刻意制止市民的蹭凉行为,只要他们能自觉遵守文明,不影响门店正常营业即可。”门店负责人表示。

在半个多小时的观察中,记者看到坐在店内的近十名“蹭凉族”,有人和朋友坐着闲聊,有人在一旁默默玩着手机,还有人打开电脑忙碌敲击键盘……虽动作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每一桌顾客均未出现大声喧哗、干扰他人、破坏公共设施等行为。

纳凉不白蹭

商场里的公共座椅上,闭目养神的市民随处可见;书店内的过道上,有市民盘腿坐在角落阅读书籍;连锁的快餐店里,坐着享受空调的顾客明显增多……显然,冷气的开放,为公共经营场所引来了更多客流。

“虽说主要目的是来蹭空调的,但事实上还是会有额外的消费支出。”市民林女士表示。每次带着孩子来商场的儿童乐园游玩,都会在隔壁奶茶店买两杯饮品,有时孩子玩得比较迟,便直接到楼上找一家餐厅吃晚饭,这样算下来,每次来商场纳凉,一般能贡献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的营收。

在走访过程中,不少市民表达了“纳凉不应白蹭”的观点,认为如果纳凉场地占用了公共资源,应在享受免费纳凉服务的同时,结合自身需求适当消费,或者在客流高峰时主动将纳凉资源让给付费群体。

市民薛忆文有时会到离家不远的奶茶店里蹭凉。在店里,她通常会点一杯饮品,找一个角落坐下,打开手机看看新闻和短视频。“在这类营业性公共场所纳凉的时候,我都会有所消费,给店家贡献一些收入。如果店里顾客较多,我在吃完东西后,也会及时离开。”薛忆文说。

夏季纳凉带来的消费增长,也让商家乐于向市民开放纳凉空间。“客流就是商机,不管顾客是出于消费还是蹭凉的目的,只要到店就是为我们增加客流,自然不愁销量上不去。”三元区某大型商超工作人员说。

蹭凉勿煞景

文明纳凉,是夏季城市里的一道风景,但其中不乏一些煞风景的行为。

“店门口摆放的桌椅主要是方便客人买完东西后可以坐着享用,有时会出现部分未消费市民在椅子上脱鞋午休的情况。”在某商场二楼一家冰品店工作的周女士说,“这种行为影响了门店正常经营,也有损店面形象,我们一般会及时劝导。”

除了商户的休息桌椅,随处可见的共享按摩椅也是不文明蹭凉行为的高发区域。

在这家商场过道一侧的共享按摩椅上,记者看到一位市民脱下鞋、翘起脚,正躺在椅子上睡觉,不时还能听到微微鼾声。如此旁若无人的行为,也让原本坐在旁边休息的几位市民避之不及。

或光脚聊天,或席地而坐,或乱扔垃圾,对于出现在各个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不少市民感同身受。“前两天我在超市买东西时,看到有男士光着膀子在超市里闲逛,毕竟是公共场所,这种行为实在是太不雅观了。”市民江露认为,“这样的行为举止影响了城市的整体文明形象。”

在公共场所纳凉,本非违规之举,但只顾自己凉爽,做出有碍市容观瞻的行为,无疑是失德之举。

夏季蹭凉须有度,应恪守“公地”与“私域”的边界,注意衣着整洁得体,自觉降低交谈音量,小心使用公共设施,做到相互礼让、互不打扰,这既是对提供纳凉场所者的尊重,也是对自身文明素养的一种检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