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赣南日报

本报讯 (李明水)近日,走进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只见流水潺潺,绿树环绕,一栋栋小楼错落有致,一条条村道干净整洁,一座座蔬菜大棚鳞次栉比……一幅山青水净、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受益于潭头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项目,潭头村的生态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据悉,潭头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项目地处于都县梓山镇境内,潭头小流域面积30.11平方公里,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为565.49公顷。该项目以有效推进潭头村乡村振兴发展和实现潭头小流域治理示范创建为目标,进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有效实现“清水下河、净水入河”。

“以前我们村河道防洪能力差,杂草丛生,后来建设了生态挡墙,修建了游步道,改善了河道防洪能力和出行。现在水清岸绿景美,饭后我们经常沿着河堤散步。”小流域环境的改变得到了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为保障小流域建后实现长效管护,于都县探索出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办法,各小流域因地制宜制定“一域一策”进行管理。按照“属地主责、行业指导、公众参与”以及“谁受益、谁负担、谁管护”的原则,以河湖长制为统领,搭建县、乡、村“三级共管”平台,创建河湖长、林长、田长、路长“四长共治”机制。

与此同时,小流域的有效治理不仅推动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业集约化经营,还可以推广应用符合当地实际的水土流失防治技术或模式。如今,在于都,产业兴旺、乡村旅游、生态宜居“三位一体”的复合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已基本形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