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济源日报

本报讯(记者 段二平 通讯员 钟晓鹏)5月17日,记者从济源海关获悉,今年1至4月,济源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达151.8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2%,高于全省增速41.1个百分点,稳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出口43.2亿元,增长25.1%;进口108.6亿元,增长20.8%。4月单月进出口42.2亿元,增长54.5%,环比增长19.9%。

1至4月,济源加工贸易进出口占比超六成,达96.8亿元,增长31.6%;一般贸易进出口达55亿元,增长8.9%。

济源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迅速,1至4月进出口130.8亿元,同比增长81.6%,占比超八成;国有企业进出口15.8亿元;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5.2亿元。

从出口商品看,1至4月,银锭、金锭、水处理剂等“老三样”分别出口33.4亿元、4.9亿元、1亿元,金属型模、石油钻具、金属轧机等“新三样”分别出口1.1亿元、0.8亿元、0.8亿元,“新老三样”合计出口42亿元,增长32.9%,占出口总值的97.2%。今年以来,济源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1至4月,塑料制品、陶瓷制品、蔬菜种子等出口均超千万元,其中蔬菜种子农产品出口动能显现,增长2.3倍。

从进口商品看,金属矿及矿砂仍占绝对主体。1至4月,济源进口金属矿及矿砂108.6亿元,同比增长22.2%,占济源同期进口总值的99.98%。其中进口银矿砂及其精矿59.6亿元,增长28%;进口铜矿砂及其精矿15.4亿元;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9.6亿元。此外,进口其他贵金属矿砂及其精矿增长迅猛,进口15.5亿元,增长99.3%。

“今年1至4月,济源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达65.9亿元,增长22.2%,占济源同期进出口总值的43.4%。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济源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进出口1.1亿元,同比增长76.3%。”济源海关副关长陈博介绍,济源的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新增所罗门群岛、伊拉克、安哥拉等贸易国家15个,其中所罗门群岛进出口4268万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