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付明丽

初夏天气逐渐炎热,多种细菌和病毒繁殖活跃,5月19日,太原市疾控中心发布提示,夏季要注意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食源性疾病、乙脑、布鲁氏菌病等疾病。

诺如病毒感染:

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

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

专家提示,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喝开水,烹饪食物要煮熟,生熟食品加工、储存要分开;做好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和日常消毒,加强室内通风;学校及托幼机构要做好监测工作,发现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要及时隔离治疗并做好消毒处理,病例从急性期到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内需居家隔离,避免传播给他人。

手足口病: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餐饮等物品传播。每年的4月至7月是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季。

专家提示,饭前便后、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保持环境卫生,家中常备消毒液,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孩子常用的玩具、餐具要经常彻底清洗消毒;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特别是手心、脚底)或口腔溃疡等,要及时就诊。

食源性疾病:

做好的食品要尽快食用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物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专家提示,采购食品要选择正规经营场所;购买定型包装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包装标识及保质期;不到无证摊点就餐;不食用野菜、野生动物及其他可能具有毒性或有寄生虫风险的食品;做好的食品要尽快食用。

乙脑:

发病进入高峰期

夏秋季为乙脑发病的高峰期,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感染后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部分病例可留有严重后遗症。

专家提示,要勤洗手、勤扫地,清除卫生死角,杀灭蚊虫;外出时,做好防蚊措施;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脑最有效的手段,建议适龄儿童及时接种乙脑疫苗。

布鲁氏菌病:

不购买或食用病死的牛羊肉

布鲁氏菌病是布鲁氏菌所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大为主要症状。人们食用没有烤熟、烤透的含布鲁氏菌的牛羊肉会感染。

专家提示,牛羊养殖相关从业人员工作时,要加强个人防护;养殖牲畜的圈舍要定期清扫消毒;不购买或食用病死的牛羊肉;在进行牛羊肉等肉类加工时,要生熟分开,煮熟煮透后再食用;不喝生羊奶、生牛奶;进食牛羊肉后的一个月内,如出现发热、乏力、关节疼痛等症状,要及时诊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