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新經緯

基金賬戶綠了一年,終於紅了。”經歷了2024年的起伏後,多隻基金近期收益大漲基民直呼“終於回本了”

而基金收益回調的同時,部分基民也臨時改變了投資計劃。有人選擇再次“All in”,也有人選擇在回本的第一時間全部賣出。

有基民直呼“回本”

“太感人了,我買的基金賠了一年多終於開始回本了。”廣州的李女士在社交媒體平臺發文表示,爲了讓基金回本,她近一年來不斷調倉,彷彿理財的目標不是賺錢,而是回本。

從李女士分享的經歷來看,2022年10月,她買入2萬元的招商中證白酒指數基金,經歷了2023年的起伏和2024年初的踩踏後,該基金終於在2024年5月回本。關於持有該基金的體驗,李女士稱,雖然累計收益率僅有0.38%,但已經是“穩穩的幸福”。爲了防止後續再次因收益波動影響情緒,她在回本的第一時間便將該基金悉數賣出。

中新經緯注意到,今年2月以來,A股市場強勢反彈。在2月5日至5月17日期間,上證指數累計上漲15.53%,深證指數累計上漲20.53%。

今年25歲的張平(化名)也向中新經緯分享了她持有的基金回本過程。“我買的是西部利得基金旗下的國企紅利指增基金,持有時間1年3個月又15天,最開始還小賺一點,到了今年1月虧了2000多元。最近終於回本了,甚至還盈利76元。”張平難掩喜悅。

由於資金有限,張平共買了不到1萬元的基金。談起購買基金的初衷,她表示,本想通過“試水”基金打開理財之路,購買前也有對收益下跌的預期,只是沒想到會虧損這麼多。

“基金跌最狠的時候,身邊很多朋友都在補倉,但我連看都不想看,更別提加倉了。”張平稱,年初是真的虧麻了,以至於後來基金回本,都覺得是天大的驚喜。

與張平大起大落的心情相比,擁有五年基金投資經驗的劉新(化名),在面對收益波動時的心態則較爲平和。

2023年2月,劉新在朋友的推薦下,斥資近30萬元買入中歐基金旗下中歐豐泓滬港深A基金。在持有期間,劉新最多虧損10萬多萬元,收益率一度跌超20%。

從去年5月至今,劉新每月定投1萬元,到今年5月已經回本。“我比較信奉長期投資,短期的收益波動一般不太會影響我。”劉新向中新經緯表示,後續可能等到基金收益10%時賣出。

主動權益基金迎來曙光

A股市場行情回暖,除指數基金收益回本外,主動權益基金也逐漸“收復失地”。Wind數據顯示,截至19日,全市場4358只公佈收益率的偏股混合型基金(A、C份額分別計算,下同)中,共有2399只基金年內收益爲正,佔比超五成。

具體來看,景順長城週期優選A年內收益率31.25%,在一衆基金中位列榜首;博時成長精選A次之,今年以來回報率爲30.86%;除上述兩隻基金外,包括南方發展機遇一年持有、匯添富戰略精選中小盤市值三年持有以及東方阿爾法興科一年持有等105只基金在內,今年回報率超過20%。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今年收益率翻紅的基金中,不乏前幾年連續虧損的基金。以博時成長精選A爲例,該基金2022年、2023年回報率分別爲-30.52%、-9.46%,同類排名2303/2606、984/3479。而2024年以來,該基金在本輪行情中收益率翻紅,年初至今回報率爲30.86%。

除此之外,東證資管旗下張鋒和王焯管理的東方紅啓恆三年持有A基金,2022年、2023年回報率分別爲-18%和-16.05%,同類排名882/2606、2043/3479。而2024年至今,該基金實現18.1%的收益,同類排名158/4168。

由鄭樂凱管理的匯添富成長先鋒六個月持有A,回報率也實現了逆襲。Wind數據顯示,該基金2022年、2023年回報率分別爲-35.68%、-17.41%,而2024年至今回報率爲13.02%,同類排名447/4168。

在權益基金收益回調的同時,部分基民也臨時改變了投資計劃。林天(化名)在社交平臺發文表示,原計劃回本就賣出,沒想到最近基金漲勢大好,最終又“All in”了。

張平也在談到下一步投資計劃時表示,現在不着急用錢,會繼續持有基金,等有更好的投資方向時再賣出。

不過,並非所有主動權益基金收益都在此輪行情中迎來反彈。在市場4373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仍有1954只基金年內回報率爲負,虧損幅度在0.009%—31.36%之間。

多家機構建議投資者維持“啞鈴策略”

中新經緯梳理發現,2024年回報率上漲的基金中,不同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大相徑庭。有人順勢而爲,把握住了黃金、有色等上游資源品行情;有人配置了科技成長板塊的高性價比個股;也有人秉持多元選股策略,將持倉分散到相關度不高的行業,減少產品的淨值波動風險,提高組合的穩定性。

展望後市,招商基金在5月投資策略報告中指出,未來兩個季度股市的投資機遇多於風險,大概率仍是結構性行情。在不確定性下降後,更高風險特徵(成長性)的資產或將有表現空間。行業配置方面,相對看好科技製造、券商以及具成長性的材料與消費板塊。

廣發基金也在5月6日的策略報告中提到,A股市場回暖,市場整體處在向上有彈性的狀態中。從基本面的角度,可以關注出海方向的機會,建議投資者繼續維持槓鈴策略配置方案,即通過兩端分散投資,在投資組合中同時包含低風險和高風險的資產,以平衡風險和回報。

“從權益市場的表現來看,近期市場的風險偏好顯著回升。市場風險偏好的回升並非由於經濟有了顯著改善,而是此前過度悲觀預期的修正。”博時基金表示,結構上,當前市場的分歧在於繼續交易經濟復甦,還是擇機填補紅利資源的倉位。考慮到地產的復甦仍需要更多的政策和更長的時間,建議投資者在配置上維持啞鈴配置,把握估值性價比抬升的紅利資源股,同時佈局順週期和科技股。

南方基金則指出,“國九條”政策出臺後,市場情緒修復,高彈性的成長板塊有望迎來反攻。具體方向上可以關注電子、AI、醫藥、新能源汽車、機械賽道。週期方向,可以關注通脹鏈條的農化、化纖、、能源金屬、原油等。

文:周奕航 編輯:李曉萱 責編:魏薇 李中元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