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中小险企在2023年面临利润全面走低,甚至整体性亏损局面下,今年一季度业绩下行之势则有所延续,整体情况更加严峻。

文/每日财报栗佳

近期,各大寿险公司陆续交出了一季度成绩单。截至目前,已有61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对外披露了2024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总的来说,各大中小险企在2023年面临利润全面走低,甚至整体性亏损局面下,今年一季度业绩下行之势则有所延续,整体情况更加严峻。

据《每日财报》不完全统计,目前61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总保费收入达到约4824.2亿元,同比增长18.58%,增速可圈可点;但利润端却意料之外出现“滑铁卢”,合计净亏损约36.21亿元,同比去年由盈转亏。

迈入到2024年后,保险市场上产品预定利率又在悄无声息接踵下调,当前又有关于万能险不超过3.3%,普通寿险、分红寿险等不超过2.5%等消息频繁出现,让炒停售都有点应接不暇,跟不上步伐。在诸多压力缠身下,中小寿险公司也逐渐陷入了越卖越亏、越卖风险越高的苦恼境地。

当然,伴随众多回暖讯号传出,在经营业绩之外,这61家非上市人身险企其他重要指标也悄然发生一系列变化,如投资收益率虽继续有所承压,但前途依然光明。如此种种,这些指标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保费规模整体增长可观,42家业绩正增长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披露了2024年3月人身险公司经营情况,截至一季度末,我国人身险原保费收入达16639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1%,低于上年同期的8.86%。

对比来看,61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的18.58%保费规模增速显然已经跑赢了大盘,也算是给行业带来了新的希冀。

纵观整份榜单,去年非上市人身险企中,排除大家养老缺少数据以及华汇人寿同去年持平,其他59家公司中,42家险企保险业务收入取得正增长,17家公司录得负增长。

拆分到具体公司,我们不难发现其整体保费成色呈现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强者恒强的局面并没有改变,中小险企头部保司依然很强势。据统计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保费收入最高的五家险企分别是泰康人寿、中邮保险、信泰人寿、工银安盛和农银人寿。

其中,泰康人寿的保费规模仍然大幅领先位列第一,达到851.96亿元,同比增长20.59%。中邮保险以736.58亿元的保险业务收入位列第二,同比增速高达26.25%。排名第三的则是信泰人寿,同期保费收入为239.02亿元,同比增长13.09%。分列第四和第五名的是工银安盛、农银人寿,各自保费规模为196.22亿元、193.77亿元,增速分别为19.79%和41.78%。

二是,一季度保费规模实现高速增长的主要集中于外资险企,以及银行系险企。如招商信诺、中意人寿、中宏人寿分别增长53.35%、60.13%、88.66%。值得一提的是,汇丰人寿延续了2023全年的高增长态势,增幅达到106.82%。

三是,不少中小型险企业务规模出现严重倒退,转型仍举步维艰。其中信美人寿、和泰人寿、光大永明和国联人寿等11家险企增速下滑超10%,其中降幅最大的人身险公司为小康人寿,降幅高达90.42%;华汇人寿不仅保费规模垫底,而且增速也同比滑落47.73%,下降幅度仅次于小康人寿。

不难发现,相比于大型险企和银行系险企较强的品牌优势、资金实力和客户服务能力,在报行合一持续作用和利率仍在走低的趋势背景下,这些小型险企生存空间越来越逼仄,可能会受到进一步挤压,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超六成以上险企出现亏损,需直面盈利考验

与保费收入增长非常可观形成极大反差的是,各大中小人身险企的利润端的全面“失守”。要知道,在2023年一季度末之时,这61家非上市险企总计攫取的利润可以达到20.47亿元,但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却共录得净亏损36.21亿元,由盈利转为巨亏。客观公允而言,盈利艰难,成为今年以来行业的共性难题。

总的来看,在61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中,只有23家公司实现了盈利,占比为37.7%;38家公司实现净亏损,超过了一半以上,占比仍较高为62.3%。从趋势来看,包括净利润下降、由盈转亏、亏损加大在内的净利润恶化的公司有40家,占比达到65.57%。

先来分析净利润实现较好增长的保司,统计数据显示,排位第一名的为中邮保险,盈利能力格外强势和亮眼,不仅实现大幅扭亏为盈,而且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达到惊人的27.54亿元。保费规模排在第一的泰康人寿,取得了17.78亿元好成绩,盈利规模位列第二。

接下来分列第三至第五名的分别是中英人寿、幸福人寿和中意人寿,净利润分别为6.21亿元、3.43亿元和2.89亿元。

再来看一些净利润恶化较为严重的险企。其中净利润下降幅度近乎腰斩的有4家公司,分别为农银人寿、工银安盛、大都会人寿、利安人寿,这几家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下滑了高达90.07%、90.24%、96.64%和88%。

此外,今年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的保司也有16家,英大人寿就是典型案例,去年同期亏损掉了3.23亿元,今年一季度则无改善,亏损进一步扩大至12.91亿元,是整个61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中亏损最多的公司。

可见,在当下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低利率水平下,增收不增利俨然成为常态,甚至“亏损”也越发成为人身险业难以撕掉的标签,同样折射出寿险行业的不易。

投资收益端整体继续承压,积极因子正在释放

事实上,投资收益下行是拖累非上市寿险公司业绩的主因。业内诸多专家表示,在低利率环境下,寿险公司投资收益相对较低,导致整体业绩不佳。

不可否认,今年一季度债市收益率整体呈下行走势,全面降准落地、市场风险偏好较低、地方债发行偏慢、机构配置力量增强等是带动收益率下行的主要因素。公开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2901%,较去年末下行26.52BP,3月6日达2002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仅为2.265%。

大环境如此,可想而知盈利与亏损的中小人身险企,在投资收益方面想必也会出现很大的分化。

具体来看,除信泰人寿暂未披露今年一季度投资收益率情况外,其他60家非上市寿险公司中,有57家投资收益率为正,3家为负。只有24家险企投资收益率持平或略有上涨,与此同时出现了35家险企投资收益率下滑的现象,投资收益率同比下滑险企数量占比近乎六成。可见,这些中小险企在投资端上依然背负着很大的压力。

具体到公司层面,2024年一季度投资收益率排名前5的分别为中英人寿、中邮保险、长生人寿、中信保诚和幸福人寿,投资收益率均突破2%,分别为2.92%、2.9%、2.42%、2.1%和2.04%。而在这其中,中信保诚是唯一一家投资收益率有所下滑的公司,同比下降了0.14个百分点。

投资收益率在0%—1%位于较低位徘徊的公司高达35家,其中恒安标准养老的投资收益率近乎掉进负值区间,仅有0.07%,较2023年同期有所下滑。

与此同时,投资收益率为负的前两家公司为大家养老和海保人寿,分别为-0.36%和-1.91%,同样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整体来看,今年一季度,上述60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投资收益率表现均不太理想,整体仍然受到投资环境、低利率的影响,投资端承压现象普遍存在。

但接下来,一些利好因素开始显现。一方面,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回升向上发展,居民消费水平回暖明显。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9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6.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

另一方面,近期,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曾表示,长期国债收益率总体会运行在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理区间内。这也意味着长期国债收益率有望上行,有利于释放和大大缓解保险业资产端的压力,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再者,叠加监管对行业高度重视,接下来极大可能会出台相关政策释放红利,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中小险企或许即将迎来触底回升时刻,值得我们期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