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开封日报

努力将“丰收在望”变成“丰收到手”

我市全力以赴坚决打赢“三夏”生产攻坚战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仲鹏报道 随着小满时节的到来,古城大地大片麦田已渐呈金黄色,展现出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株株饱满的麦穗在微风中摇曳着欢快的笑脸。目前,我市将“三夏”生产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努力将“丰收在望”变成“丰收到手”,坚决打赢“三夏”生产攻坚战。

全市小麦生长特点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麦播基础好,基本实现了一播全苗。二是苗情长势好。春季苗情调查显示:小麦一、二类苗占比达92.6%,较去年增加0.24个百分点。三是土壤墒情好。土壤底墒充足,对小麦生产较为有利。四是病虫害发生轻。整体来看,今年病虫害发生较常年偏轻,发生面积同比下降8.6%。市农技人员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小麦预产呈现出面积基本持平,单产总产略增态势,夏粮丰收在望。如后期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小麦生产有望再夺丰收。

为把“丰收在望”变成“丰收到手”,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秋粮种足种好,各县区、各部门多措并举,积极行动,坚决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为抓住时机及时抢收,确保颗粒归仓,市农业农村局、市气象局、市农机服务发展中心成立“三夏”生产工作专班,制定“三夏”生产工作方案,在机具检修调度、农用油储备、气象信息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有力举措,并组织了大批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做好技术服务,动员人、机一起上,做到收、打、晒同步进行,成熟一块收获一块,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发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资金、技术、装备和人才优势,紧盯“割、晒、保、收”等关键环节,开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秸秆综合利用等社会化服务,做好绿色防控、烘干储藏、收购销售等一系列夏收、夏种和夏管服务,确保稳产丰收。各县区正组织开展减损技能培训,积极筹备小麦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努力将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加强应急救灾准备。全市34家区域农机服务中心、58支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队伍做好应急救灾准备,确保遇到突发灾害天气,能够尽快抢收,及时晾晒烘干。

夏收夏种农时紧、农事重。全市同步部署、压茬推进,确保夏播粮食作物种足、种满、种在适播期。一方面稳定秋粮播种面积,另一方面抓好单产提升和推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落实落地。

①②③

本专栏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图①长势喜人。 全媒体记者姜菡4月10日摄

图②籽粒饱满。 全媒体记者石斐5月9日摄

图③丰收在望。 全媒体记者石斐5月9日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