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通过引进矿用专业软件,我们成功构建了矿区地质模型,在数字‘三维’辅助决策指挥下,依托数据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法和计划,提高了资源管理的精准度,还能有效控制采剥进度,实时掌握矿体保有情况。”穿岩洞矿矿长杨世希说。

提升资源效率

5月13日,贵州瓮福江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该合资公司与此前成立的贵州江山作物科技有限公司,将作为贵州江山—瓮福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项目的两大运营主体,共同推动项目建设投产。

占地3200余亩的贵州江山—瓮福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项目一期现场,目前已进入详勘设计阶段,项目一期主体预计2025年底建成。届时,项目一期投产的黄磷、草甘膦等产品,将有效带动磷资源价值链提升,其中,磷矿到黄磷价值翻三番,黄磷到草甘膦价值翻五番。

这也是贵州当前该领域落地单个体量最大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近344亿元,利润约40亿元,成为磷化工产业中少有的构建磷酸湿热并举、有机无机兼备、“三酸两碱”齐聚的工业4.0智慧化工产业园。

一手抓煤、一手抓铝,黔西南州兴仁市全力打造全国唯一的“煤电网铝+”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立足已探明的36.5亿吨煤炭资源储量,兴仁强化精深用矿规划,将煤就地转化为电,再并入地方电网,输送至巴铃镇重工业园区。

据测算,当地煤炭转化为电能并用于工业生产形成的产值,是售煤产值的7倍。依托煤炭、电网、水利、区位等优势,铝在兴仁也实现价值跃升,从电解铝到阳极碳素、轮毂、轻量化型材等12家上下游配套产业,已在园区渐次“开花”。

贵州兴仁登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当地产业龙头。在企业年产50万吨电解铝生产车间,滚烫的铝水装进抬包车后,流向了当地铝产业链下游企业,进一步延展了资源附加值,贵州龙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下游的资源精深加工企业之一。

目前,龙凯科技已形成年产150万只铝制汽车轮毂能力,产品远销美洲、东南亚等地,预计今年实现产值约2.3亿元。同时,企业正持续开发新品模具,投入研发费用505万元,带动产品向高端化提质。

向科技要产能

位于贵州科学城的中低品位磷矿及其共伴生资源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取得22项重大成果,15项成果实现落地转化,带动实现新品产值超100亿元。

作为磷化工行业唯一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这里是众多核心技术的策源地,其中,a层矿选矿技术就诞生于此。利用实验室这一高能级的科技创新平台,贵州磷化集团每年可消耗a层矿原矿近200万吨,产出精矿130万吨,a层矿精矿占比由27.63%提升至30.48%。

“当前,实验室针对资源安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长江大保护等国家战略对磷资源绿色高效利用的需求,以应用研究为主,主攻磷矿绿色高效分离与富集、磷及共伴生元素提取与定向转化、磷污染迁移转化规律及高效协同治理3项重点任务,加快以科技创新带动磷化工产业创新。”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说。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是推动“富矿精开”实现突破性进展的关键。

成黔集团聚焦含硫15%以内的高硫铝土矿脱硫技术进行攻关,成为浮选脱硫技术的世界领先者,形成年处理高硫矿40万吨的浮选能力,打破了传统技术脱硫不超过3%的技术阈值。

向科技要产能,以创新求质变。日前,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23年度业绩报告显示,企业去年研发投入达10.56亿元,同比增长14%,研发投入位居贵州上市公司之首。高投入带来高产出,企业自主研发的锂电材料三元前驱体技术,支撑形成高效产能供给,产品年产销量、出口量全球第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