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徐州文庙建筑群一直保存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是徐州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截至1989年大规模维修时,徐州文庙仅存明清时期修建的大成门、大成殿两座建筑。其中,大成殿内的8根金柱和莲花浮雕柱础,为明代原物,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在大成门内,还镶嵌着徐州书法名家张伯英书写的《迁建文庙碑记》和《重修文庙碑记》。

徐州文庙始建于北宋景祐四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如今位于徐州中心商圈,是徐州“彭城七里”历史文脉的重要节点。

历史越千年,文脉永相传。走进建设中的徐州文庙街区,首先看到的是重建的徐州鼓楼,青砖青瓦,古色古香,气势恢宏。鼓楼城墙上,著名徐州书法家仇高驰先生按照历史上的内容,题写了一副楹联,上联为“郡列九州雄领严疆带砺”,下联为“楼高百尺辉联曙海云霞”,横批“中枢巨镇”四个大字。

徐州文庙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曾是祭拜孔子和古代科举制度中学子们学习的地方,明清时期还曾是徐州官方的最高学府——府学宫,极具儒家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为更好地传承保护历史文脉,开发文庙历史文化资源,市政府启动实施了文庙街区项目。

在徐州市中心地带,通过建筑及景观的改造,突出独特性与艺术性,通过延续徐州鼓楼区的历史文脉,将现代商业建筑理念与历史建筑完美融合,通过潮流、时尚品牌首站导入,同时配合餐饮+娱乐+夜经济+新零售等业态资源的融合植入,结合休憩、社交、艺术美学的空间场景打造,提升项目在有限空间里呈现的商品和体验丰富度,呈现以时尚+潮流+文化+美食为语言的社交空间。

走进建设中的文庙街区,首先看到的是重建的徐州鼓楼,青砖青瓦,古色古香,气势恢宏。

文庙街区是徐州南北文化轴的重要节点,为传承历史文脉,产城集团坚持按照"守正创新"原则,高标准开展项目建设运营。

项目规划有文庙区、庙街区、鼓楼区、文创区四大功能分区,在文庙区对原有大成门、大成殿进行保护性修缮,并新建棂星门、尊经阁、明伦堂等古建筑群,还原建筑的历史风貌,展现古典文化之美。

徐州文庙见诸文献最早是宋代。北宋诗人陈师道曾为州学教授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芝麻李起义占据徐州,元丞相棺脱脱率军以炮攻城,位于城南隅的文庙首当其冲,毁于战火。明代建立之初,重建了徐州文庙,由于黄水之祸,曾四易地址。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徐州豪户张胆捐资,再次迁建了徐州文庙。这次迁建的文庙,就是今日徐州文庙规模的主体。

在鼓楼区对徐州历史上的鼓楼复原重建,规格形制上保持原样、还其旧观,镶嵌匾额“中枢巨镇、江北第一楼”字样,凸显了徐州重要的战略地位,匾额“大观在上”字样,突出了徐州南秀北雄、山清水秀的特点。

据考察,清康熙十九年,徐州大户张胆捐资,再次迁建了徐州文庙。这次迁建的文庙,就是今日徐州文庙规模的主体,位于现在彭城路北段的东侧,完全按照明清两代朝廷对地方孔庙要求的制度而建,共分三路五进庭院,贯穿在南北一条中轴线上,占地近2万平方米。

徐州文庙建筑群一直保存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是徐州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截至1989年大规模维修时,徐州文庙仅存明清时期修建的大成门、大成殿两座建筑。其中,大成殿内的8根金柱和莲花浮雕柱础,为明代原物,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在大成门内,还镶嵌着徐州书法名家张伯英书写的《迁建文庙碑记》和《重修文庙碑记》。

文庙的三张名片。文庙街区按照"守正创新"的总体思路,紧扣孔学文化、徐州汉服季、24h潮流活动经济等主题,打造文化名片、事件名片、时尚名片。以文庙区作为“守正”的文庙文化主轴,其中文化体验区建成后将配套儒学活动、情境教学、文化沙龙等;

鼓楼复建。徐州的鼓楼记载着徐州的兴盛繁华,也标记着徐州的战略地位。徐州鼓楼从明朝始建,最早记录是明洪武七年(1374),由知州高玉琳所建,距今640年。历史上的鼓楼或毁于黄河的大水,或毁于乱世的战火,屡经损毁与重建,最后一次消失在1952年。

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文庙街区建新如故、修旧如旧,用文化之笔“点睛”城市文脉。历史古建筑,城市新地标。文庙街区将打造成为徐州的城市新名片、潮流风向标、时尚打卡地、文化体验地。

历史上的鼓楼曾经的匾额上,南有“中枢巨镇”,北有“大观在上”,南门还有木匾题书“江北第一楼”。文庙街区项目将徐州鼓楼复原重建、还其旧观,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用文化之笔“点睛”城市文脉。复建的鼓楼城墙高9.15米、宽21.2米,大小、形制上保持原样,在用料和工艺上也力求“原汁原味”。城砖砌筑的手法、木工的斗拱加工等都是传统工艺,屋面挂瓦也跟古代一样,檐头三块瓦“压五露五”,底瓦搭接“压六露四”,脊根三块瓦“压七露三”。城墙台基之上的鼓楼城楼,面宽16.8米,进深9.8米。以木构件为例,木材全部采用优质红松,受力榫卯构件都严格按《营造法式》施工,粟壳色的柱、梁、枋、椽chuán、檩lǐn、门窗,更显古色古香古韵。

对外开放的文庙崭新而又弥漫着古色古香的气质,创新融合了徐州传统民居形制和现代商业建筑特点,形成徐州特色的新中式建筑风格。在为更好地传承保护历史文脉,开发文庙历史文化资源,徐州市启动实施了“文庙·东方”项目,并列入市城建重点工程。该项目占地42亩,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采用“一轴四区”布局,打造历史文化和时尚生活高度融合的文化时尚街区。

据悉,徐州文庙曾是祭拜孔子和古代科举制度中学子们学习的地方,明清时期还曾是徐州官方的最高学府——府学宫,极具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如今这里已经是徐州“彭城七里”历史文脉的重要节点。下一步将深度发掘文庙和徐州历史文化,围绕孔学文化、汉文化等主题,将其打造为城市时尚与古典文化相结合的旅游目的地。(文:刘涵 图/王朝惠)

【责任编辑:尤自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