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刘志贤

又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时间,有趣的《西游记》主题皮影戏开场了。“看!孙悟空出场了,后面跟着猪师弟。”中三班小朋友阿泽恩被表演深深吸引,边看边跟身边的同学分享着剧情。

皮影戏、扎染、制作香囊、造纸、小儿推拿……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第一幼儿园“看见最美中国”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专区,幼儿能体验到各项传统技艺、非遗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以‘看见最美中国’为核心思想,开发了全楼层联动式区域游戏课程,一楼科技强国、二楼民族团结、三楼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意在构筑一幅‘最美中国’的壮丽画卷。”副园长宝日乐介绍,“结合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让幼儿在课程、游戏与自然而然的社会交往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这是我们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色做法。”

为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提高幼儿语言能力,幼儿园还举办了多届“小雏鹰杯”幼儿主持人大赛、“多彩骏马杯”幼儿亲子故事、诗歌大赛、儿童戏剧节等系列活动。以话剧、歌剧、舞剧、木偶戏、皮影戏、戏曲等儿童剧为主体,辐射幼儿讲故事、绘本阅读、朗诵、表演等多领域,在儿童剧生成、创设、表演等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对字词的理解能力等各方面自然地得到提升。

“我们也特别重视对教师的语言领域专业能力培养,通过教研、培训、师徒结对等形式,加强教师对于语言领域保育教育能力。目前,我们70%以上的教师普通话水平在二级甲等以上,甚至有的教师还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提升国通语保育教育水平,增强幼儿对国通语的理解力、表达力、创造力,这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两个重点。”玉泉区第一幼儿园教研主任陈欣介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