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天津日报

深一度

粗暴,是“精英教育”?

闫丽

让男孩亲手砸碎自己心爱的手办、让女孩将玩具和漫画书扔进垃圾箱,对孩子不断进行言语打击、嘲讽挖苦……最近,一个贴着“33年资深家庭教育专家”标签的教育博主火了,但她的“家访”被网友质疑是“霸凌式教育”。

粗暴的教育方式,背后是“毁”人不倦的三观,不仅在行为上伤害人,还从精神心理层面打压人,用网友的话来说,仿若“死去的童年阴影突然攻击我”。更令人担忧的是,以这位博主为代表的所谓“教育专家”,粉丝众多。其中,有“精英教育”博主,号称能“影响十万个家庭”;有售卖大脑开窍课、贵族养成课等伪教育概念课程的营销博主。一眼看去,全是套路,为什么还有人信?

这些所谓“教育”,传递的是同样的信号:为了让孩子在激烈竞争中胜出,不惜采取极端的、粗暴的、另类的教育方式拔苗助长。背后的营销手段也一致:打着为孩子们好的幌子,行流量带货、忽悠敛财之实。“把孩子变成天才”“成功帮助数千万学生热爱学习”“改变家族命运”……看上去“专业”的形象、煽风点火式的话术,在大数据的推送下吸引了流量,也戳中了那一颗颗为教育焦虑的心。而这些教育“专家”就是在利用家长们的焦虑心态,赚流量、博眼球。

好的教育,从来不是贩卖焦虑,而是给予希望。《小王子》一书中写道:“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来搜集材料,不要指挥他们做这个做那个,你只要教他们如何渴望大海就够了。”教育的本质是热爱,是启发,不是灌输,更不是控制。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对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终身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但盲目迷信“网红专家”,可能恰恰阻碍这种能力的发展,甚至扼杀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还可能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没有捷径。需要赶出家门的不仅是“霸凌式教育”,更是家长们心中的功利心态。多些理解、陪伴、沟通,多些静待花开的细心和耐心,一棵稚嫩的树苗就能积蓄更多生长的能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