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连绵的春雨给地处九华山余脉的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何湾镇罩上了一层薄薄的水雾。就在这若有若无的清冷雾气里,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仲景宛西制药)牡丹皮收购站(以下简称收购站)里正忙得热火朝天。验货、划价、过磅、开票……收购站的技术人员们有条不紊地将药农送来的牡丹皮按流程分类打包,牡丹皮的清香充满了收购站。

牡丹皮是牡丹的干燥根皮,也是仲景牌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畅销药品的一味重要药材,而南陵县正是牡丹皮的道地产区。

“‘药材好,药才好’是仲景宛西制药长期以来做好产品的精粹要诀。只有使用上乘、道地的中药材,才能做出疗效确切甚至更优的成药。”

何湾镇地处皖南山区,属于喀斯特地貌,是牡丹皮的道地产区和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产区。由于是红壤麻石土,其保水能力较差,并不适合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却与牡丹怕涝的特点相吻合,麻石土良好的透气性也为牡丹根系的纵向生长提供了充足空间。当地的牡丹皮以品质好、产量高著称。

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土壤无污染……何湾镇龙山村的青山绿水吸引了对药材品质有着更高追求的仲景宛西制药。2007年,仲景宛西制药决定在何湾镇建设自己的牡丹皮种植基地,采用“公司+基地+科研+合作社+药农”的产业模式,推进中药材种植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把好药品质量关。

想要种出品质优良、产量稳定的中药材,光靠优渥的自然条件还远远不够。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还受到种子种源、田间管理等多重因素影响。

为此,仲景宛西制药对生产基地、种子种苗、农业投入品、种植技术、采收加工、包装贮存采取“六统一”的管理模式,建立起符合GAP要求的牡丹皮种植基地。仲景宛西制药还安排技术人员常驻龙山村参与田间管理——这样的帮扶机制进一步保证了牡丹皮品质的稳定可靠,为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成药质量打下了牢靠基础。

中药材质量的把控要从种子种苗抓起,仲景宛西制药牡丹皮种植基地统一采用了南陵独特的“凤丹”品种。

“凤丹所产的牡丹皮质量上佳。”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刘守金教授介绍道,凤丹根皮圆直粗壮、质嫩孔细、缝口紧闭、断面细薄,整体油润光泽,其药用成分丹皮酚含量可高达2.4%以上,是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含量的2倍,在南陵牡丹皮一级品的栓皮处甚至能看到结晶状的丹皮酚。

保障牡丹皮的好品质,田间管理亦是关键。据了解,2007年牡丹皮种植基地成立之初,仲景宛西制药就派驻多名专职技术人员,长期负责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今年45岁的马豪就是第一批被派往基地的专职技术人员,从2007年至今的17年间,巡田、拜访药农几乎成了他每日的必修课。在田间地垄、药农家里,村民们常常见到他和其他技术人员与药农沟通整地、用药、除草等田间管理细节的身影。

以牡丹皮药田的用药为例,为了防止药农们滥用农药,仲景宛西制药不仅集中采购菜籽饼等有机肥,将其送到药农家门口,供药农使用;还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了综合防治方法,来尽可能地减少农药用量。

值得注意的是,就算是这些来自基地的牡丹皮,想要进入仲景宛西制药的成药生产车间还要再过两关:一是老药工的人工经验鉴别;二是现代化仪器检测。与此同时,仲景宛西制药还搭建起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的中药材信息化追溯体系。

目前,仲景宛西制药的中药材生产管理溯源系统基本建成,共分为基地管理、统计分析等十大板块,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工作人员能够时刻掌握药材生长底数,帮助药材基地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中药材的来源可查证、成药生产可管控、质量责任可追究。

值得一提的是,仲景宛西制药不仅在专业上厚植底蕴,在践行社会责任方面更是下足了功夫。曾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等荣誉。以‘药材好,药才好’的制药理念为核心,建设中药材的种植示范基地,一方面保证企业药材原料的道地正宗,更关键的是带动了药农的致富。

如今,药材基地的建设已经带动50万药农的发家致富,实现了以工哺农的经济效应。2017年,仲景宛西制药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全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行列。2018年6月,被南阳市委、市政府授予“南阳市千企帮千村先进企业”。2018年10月,被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先进民营企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