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铜仁日报

“杨依娴,早上好,今天是爷爷和爸爸送你们姐弟上学呀,奶奶呢?”“在家收拾卫生呢。”边打招呼,6岁的杨依娴蹦蹦跳跳地朝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第六幼大(三)班教室跑去。

杨依娴原本是缠溪镇驷马村人,6年前通过易地搬迁,全家一起搬迁到了兴民社区易地移民安置点生活,父亲杨军患有先天性失聪,母亲冉娅玲患有精神病,7口之家的生活重担和孩子的上放学都落在72岁的爷爷杨启学身上。

“没有搬迁政策,依照过去的处境,孙子很难上学。”杨启学说,老家距离集镇较远,步行要一小时路程,加上孩子父母常年患病,孙子想上幼儿园就得在集镇上租房,这笔开销无力承担。

“六幼作为该县唯一一所建在易地扶贫安置小区内的幼儿园,全校12个班接收的353名幼儿,搬迁户子女有181人,占比百分之五十一。”园长任佳丽说,通过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提升行动,这些搬迁子女都能享受到营养改善计划,每个孩子每学期可获得300元的中餐补助,校园生活更加有保障。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开端,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底座,也是更好满足人民获得感的基石。

近年来,印江以推进“强师工程”改革为抓手,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提升行动,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在园幼儿占比分别提升到95.72%、95.69%、71.46%,逐渐构建起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再穷不能穷教育,在学前教育发展要素上,是舍得用钱、舍得用地、舍得用编的。”据印江自治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以来,印江投入资金3.1亿元,共新建改扩建23所幼儿园,新增公办园学位5000余个。

小财政办大教育,穷财政办美教育。按照建好公办园、规范民办园、办好小区园、夯实山村园的学前教育普及普惠高质量发展思路,

印江已在城乡建成幼儿园83所,在园幼儿11811人,学前教育班额普遍达标率提升到94.33%,不断满足群众“好上园”的期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