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李万金

5月21日,中铁八局承建的昆明市第十五水质净化厂项目首颗静压管桩施工顺利完成,标志着项目基础工程取得了坚实的一步。

昆明市第十五水质净化厂项目建设工程是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该项目位于滇池畔的宝丰半岛,处于滇池核心保护区域和缓冲保护区域,是目前云南省污水处理规模最⼤、投资额最高的全地埋式水质净化厂,也是国内第三大全地埋式水质净化厂。项目采用昆明地表水处理双A标准,设计规模为旱季污水处理量每天40万立方米,雨季最大处理量每天60万立方米。项目建设对于提升昆明市主城东部、南部及东南部区域污水处理能力,对大幅削减滇池下游河道污染物入河量,以及提升和改善滇池流域水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静压管桩(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工程桩基施工的一种方法,通过静力压桩机的压桩机构以压桩机自重和机架上的配重提供反力而将预制桩压入土中的沉桩工艺,具有对桩无破坏、施工无噪音、无振动、无冲击力、无污染等优点。

此外,本项目静压管桩数量为17883根,管桩最大压桩深度达到45.35米,桩身垂直度的控制难度较大;管桩施工需要穿透较厚的粉砂层,由于粉砂层密度较大,导致沉桩困难,桩间距2.8米,桩数众多,密度较大,挤土效应明显,易导致桩身上浮。

针对粉砂层较厚、静压管桩穿透困难的问题,中铁八局项采用了长螺旋钻机引孔的方法,既有助于穿透粉砂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挤土效应。为避免挤土效应过大导致桩身上浮,中铁八局项目部按照“先深后浅、先长后短、先大后小、先密后疏、避免密集”的原则进行施工,并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从中间向四周或从中间向两端对称的施工方式。在压桩前、压桩中和压桩后,项目部加强了对桩身垂直度的监测,确保桩身垂直度符合规范、设计要求。期间,项目部对施工人员和劳务班组进行了详细技术交底,并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保障了首桩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