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闻晨报

在人民公园相亲角,年轻人开始整顿“简历式相亲”

“找对象,眼缘、性格都比简历更重要”

5月20日至5月21日,恰逢农历四月十三、十四(寓意“1314”),全国多地迎来结婚领证高潮。“谐音、好彩头是大家一直看重的。”5月21日下午,黄浦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幸福满溢,工作人员介绍:“这两天预约登记的新人共约120对左右。”

一公里外的人民公园相亲角,不少年轻人主动奔波寻找幸福。有人认真回答阿姨爷叔的提问,还有人干脆自己摆摊。说到最近流行于网络的“年轻人整顿相亲角”,他们也有共鸣:“老一辈追求‘五子登科’,当代年轻人更在意MBTI。”对于吓到演员郑恺的“简历式相亲”,他们也摆出了自己的三观:“找对象可不是待价而沽,眼缘、性格、经历都比简历更重要。”

“简历式相亲”让e人当场变i人,明星也懵了

“一圈逛下来,全是简历,一行行字,就是没看到照片,这是啥情况?”在满地简历的人民公园相亲角,一位泰国小哥好奇地拦住晨报记者打听。在他看来,这不像相亲会,倒像找工作。“可是求职简历也有照片的。”

慕名而来的荷兰男生A lex感叹:“这是一道特殊的风景线,我们那里没有。”

面对记者,刚被几个叔叔阿姨pass的上海女生苏晨自我安慰:“来看看挺好,不但可以了解行情,还能借机找工作,因为简历上有行业、公司、职位以及联系方式,有的简历主人就是HR!”

相亲角的“简历式相亲”,在年轻人眼里是何种感觉?在近期的综艺节目里,85后演员郑恺分享了在上海人民广场相亲角的经历。“《前任4》做宣传的时候,特地加了个路演。”这也是他第一次来相亲角,对比之下,那些叔叔阿姨已经习以为常。

郑恺向大家描述了简历式相亲的感受:“一看那资料,之清晰、之直截了当、之毫无遮掩,都把最好的信息直接写在上面,性别、年龄、收入……”为了更真切的体验,他拿出了剧中男主角余飞的简历,结果“有位阿姨看了一眼,直接扔了。”

听到这里,节目主持人问郑恺:“如果拿你的条件,你还是有自信的吧?”

已被“简历式相亲”弄懵的郑恺,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也不一定。因为在那儿全是高手,高手如林。”

00后的苏晨一到相亲角就被叔叔阿姨pass,就是因为自报的“简历”不符合叔叔阿姨的期望。

“听到我是2002年生的,他们的眼神犹如我得了绝症一般惋惜,嫌我年龄太小然后摇头走掉。”苏晨痛定思痛,“出门在外身份是自己给的”,给自己编了一个1997年生,“然后又有些叔叔阿姨来问,听说是金融行业,又开始担心我工作不稳定……”

真正的“97年生人”棉棉因为颜值清秀被阿姨爷叔围住,一顿暴风骤雨式提问,相当于把她的简历全部问了出来。“问题多得我想逃!结果还是嫌我1997年太小了!”棉棉说,自己本来就e得不明显,这么一折腾,差点当场变i人。

“择偶是自己的事”,年轻人主动摆摊营业

被盘查简历的年轻人“压力山大”,主动营业的人感觉又如何?记者在相亲角转悠半天,发现就地摆摊的人群中除了阿姨爷叔,也有80后90后的身影。

“你们是新闻晨报·周到的记者?”看到记者手中的唛牌,一位给自己摆摊的男青年主动提出,“你们认识的人多,能不能给我介绍女朋友?”

按照相亲角的惯例,他也准备了塑封的简历。“我89年的,近似90后。”不过,他关照记者帮他隐去真实姓名,叫他的英文名字劳伦斯。

身高1米72,全日制本科,外企大客户经历,有婚房有汽车……记者一看,简历资料果然一应俱全,电话号码也有。他觉得,择偶是自己的事,与其让父母辛苦摆摊,不如亲自上阵,体现当代青年的独立自主。

在相亲角摆摊需要勇气,就有一些阿姨爷叔叮嘱记者:“不要拍我。”一心寻找年轻身影的记者,在一块石头边上遇到了正在“营业”的吴慧(化名)。1987年出生的吴慧是湖南人,在当地工作,为了在相亲角摆摊,周末特地坐高铁赶来。“在我们当地,这个年纪不容易找到合适的。所以来上海看看。”她说,已经调整好心态,“能找到最好了,万一找不到,我都这样努力出来营业了,也能给自己一个交待。”

有人总结相亲角最新变化,还有人写了调查报告

走出相亲角的年轻人,在人民公园门口交换经验。

尤小姐住得不远,是相亲角的“常客”。她总结了自己归纳的“2024年人民公园相亲角最新变化”:年龄上,主力资料由原来的70后80后逐渐升级为86-93年出生的区间。95后所占比例也在上升。00后开始入场。

物质上,“准入门槛”已经降低,表现为,之前普遍要求在沪有房,如今很多人表示可以共同买房。

与尤小姐同来的女生说:“公园门口哈根达斯店的店员最清楚相亲角的行情,因为里面挤满了‘谈判’的男女以及双方父母。”

每次在相亲角看完热闹,她俩都要去这家店坐坐。“进去了就会发现,里面都是相亲角过来的父母和约了聊聊看的年轻人。”

“一般女生都会点一个冰淇淋火锅,高端大气上档次,男生也会很礼貌地请女生吃,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尬聊,然后女生开始刷手机,男生也开始刷手机,过一会儿,女生吃的差不多了,男生就去买单。”她们见证了无数次波澜不惊的相亲,“最多加个微信。”

还有更认真的男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自己写的“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调查报告”,分析了相亲角资料的男女比例,做了相亲者速写,将摆摊者视作市场参与者进行分析。

调查尾声,他声明,信息仅供参考,“本人反对物化人类或者给人类个体标价,也反对相亲市场出现的包办婚姻意图”。他试图用调查报告纠正他认为的相亲误区,特别是“简历式相亲”的误区——“除非你认为一张A 4纸足够代表你这个人,否则你不应该用这种方式寻找另一半。”

不给爱情贴标签!00后“整顿”简历式相亲

也许为了纪念520,有新人在公园湖边拍摄婚纱照。记者注意到,阿姨爷叔们没人抬头张望,也许司空见惯,又或许没有心情。

穿梭在相亲角的年轻人倒是很自然地看了看,然后回答记者的问题:“寻找幸福的道路上,年轻人特别是00后,真正关注什么?”

“首先看脸。”荷兰男孩Sjoerd表示不喜欢“简历式相亲”,“没有照片,只有年龄、身高、职业、经济条件……这么多标签,却无法组成完整的人物形象。”

A lex认为,性格更重要,所以真实的交往是必须的。

主动摆摊的外企男生说,他想了解女生的教育背景、生活习惯,判断彼此生活方式是否接近。

吴慧对另一半的期待很实在:人品好、诚实,没有不良嗜好,性格好。

来看新鲜的高中生们说,简历上的房子、车子、年薪,让他们提前感受到了现实的度量。

至于网传“年轻人整顿上海相亲角”的“炸裂自我介绍和要求”,比如“看MBTI”“老二次元”“喜欢精致生活的人夫感”,受访者们视为追求精神契合、三观合拍的需求。“这才是00后们的真实表达。”

对于为子女摆摊的阿姨爷叔,中外受访者都表示,能理解长辈的好意和苦心。有人还说阿姨爷叔们很可爱。

不过,巴西女孩Grazielle认为:“如果我妈去公园给我找了个老公,那也太……”短暂思考之后,她用了terrib le(可怕)这个词。

心理专家鼓励00后:先独立,然后掌握未来

在九江路工作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丁晓春,无数次路过人民公园。“我当然看到了相亲角的摊头和简历,也接待过许多在择偶路上迷茫的咨询者。不过我的注意点从来不在简历上,我更关心,对于一个想要寻找爱人、组建家庭的成年人,他的独立人格是否已经完善,并得到尊重。”

他回顾了自己20多岁的经历。“我父母都是普通人,对我成年后的生活并无过度干预。我自己掌握人生方向,对自己负责。”

他也赞成年轻人拥有自己的想法。他的孩子长到二十多岁,一度认为:“爸,我觉得人并不是一定要结婚的。”

丁晓春笑着回应:“如果你觉得这样的人生适合你,那也行。”

两年后,孩子又说:“爸,我现在准备恋爱了。以前没有遇到合适的人,现在想想,有了合适的对象,成家也挺好。”这是孩子自我的转变。

丁晓春补充,鼓励年轻人独立,不止是精神上对独立的向往。在他看来,一个真正独立的人,也应当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生活能力。组建家庭,必然建立在自我成熟的基础上。“正如我的父母当年不曾干预我,是因为我成年以后,衣食住行都靠自己了。”

他也提醒现在的年轻人:“在相亲角展示的简历,只能作为一种参考,真实的人生不存在面面俱到的选择。结婚不是为了享受选择的成果,而是需要两个人共同努力,成为家庭的担当。”

晨报记者 何雅君 摄影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