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灰山变青山,身价翻了番

灵山修复项目生态价值核算为2.58亿元

修复后的灵山景区风景怡人,生境质量、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

灵山蝶变

◎江夏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位于江夏区乌龙泉街道灵山村,2023年4月正式开园。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建有大大小小采石场二三十家。长年开山采石,灵山山体塌滑、危岩耸立、矿坑深陷、水土流失,地质安全隐患和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2019年启动灵山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工作,采取治理复垦为模式的生态修复,完成危岩清除、山体锚固、削坡整形、路网分布、挂网喷播、乔灌移种等工程。

◎修复后,矿区地质生态环境彻底改变,土地质量达标,配套设施齐全,生态作物和四季花卉植物丰沛,矿山生态公园景观得以形成。

长江日报讯(记者金文兵 实习生李雨欣)一个地方的生态好不好,老百姓可感,数字也能用来核算。22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江夏区灵山矿区经过生态修复治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达到2.58亿元。

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是武汉首个由废弃矿山改造而成的景区。2023年,武汉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生态研究室科研团队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项目组联合对该项目开展GEP研究。

GEP是以货币单位直观衡量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的体系。这一指标将原本看不见的生态系统转化为看得见的“数字”。

研究人员选取了2013、2018、2023年三个时间节点,根据实际调查结果并结合当年卫星数据,摸清灵山修复前、中、后三个不同时间段的“生物家底”,对其生态产品价值进行量化。量化指标包括生物量密度、植被覆盖度等。

经过测算,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这三个年度的GEP分别为1.17亿元、1.3亿元、2.58亿元。

“在2023年的调查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苍鹰、雀鹰、凤头蜂鹰等猛禽就时常出现在我们的头顶。”研究项目负责人周帆琦介绍,从2013年的51.8%到2018年的52.3%再到2023年的63.4%,灵山的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由此吸引大批鸟类前来,也包括猛禽。

目前,调查人员在灵山记录各类物种640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7种。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些数据进一步印证当地生境质量、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矿山修复已为当地生态与生产带来巨大价值。

2021年4月,国家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从制度层面对开展GEP核算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出目标和要求,促使我国GEP核算从理论研究走向实践应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