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山西日报

本报讯 眼下,正值牡丹的盛花期。在高平三甲镇千亩紫斑牡丹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牡丹花竞相绽放,姹紫嫣红、蔚为壮观。连日来,10多名村民在花丛中动作娴熟地采摘牡丹花,随后将加工制作牡丹花茶,并销往全国各地。

“从4月26日开始,我们每天在基地里采摘牡丹花,采摘的时候,要选这些还没有完全盛开的花朵,这样的花制作成的花茶口感才更好。”村民田金泉一边采摘牡丹花,一边向我们介绍摘花的技巧。

牡丹全身是宝,花可观赏,花瓣可酿酒、可制糕、可做茶,还可做化妆品,花籽可榨油,根则入药,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在牡丹花茶制作车间,一股浓郁的花香扑鼻而来,村民们分工协作、有条不紊,修剪、装盘、古法高温炕花、包装……经过一道道工序,一盒盒精美的牡丹花茶便制作完成。

“牡丹花采摘后要在24小时内完成残叶修剪、装盘、古法高温炕花等多道工序,这样做成的花茶才能清新扑鼻。为保证花茶质量,我们修剪工人实行三班倒,24小时不停剪花、装盘,每天能完成200多箱花,就是为了让花朵能够在保持原有形态的情况下,进行装盘固态。”正在修剪牡丹花的村民郜翠荣说道。

制作花茶最关键的工序便是古法高温炕花。在炕花车间,成排的火箱花香四溢,炕花师傅王云伟正细致地对火箱的温度进行调试,并不时观察箱内状态。“古法高温炕花工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牡丹的挑选上,比较优越、能食用的也就是紫斑牡丹和丹凤牡丹两种可以炕花制成花茶,且火箱的温度或高或低都不适合牡丹制茶,所以我们需要不断调试温度,才能保证制成的花茶既保留牡丹形态,又能兼具卓越口感与健康功效。”王云伟介绍道。

近年来,高平市三甲镇依托王家山村、上池村和中池村天然地形优势,与高平禾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规模化种植了1000多亩紫斑牡丹,共50多万株,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紫斑牡丹种植基地。同时,该基地还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积极盘活“花经济”资源,大力发展牡丹观光游、制作牡丹花茶、提炼牡丹籽油,季节性带动周边村庄2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不仅扮靓了美丽乡村,更鼓足了村民的“钱袋子”,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高平禾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文表示:“‘五一’假期前,我们举行了高平牡丹新品发布会,让更多游客认识到了我们高平的牡丹文化和系列产品,也吸引了众多游客来高平赏牡丹。接下来,我们将借势而进、造势而起,在精深加工、乡村旅游、品牌推广等方面下足功夫,不断做优做强紫斑牡丹产业,真正将牡丹花打造成‘致富花’,以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让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李娜 冯甘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