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打造“四有”思政课

——湖南省娄底楚怡职业学校思政教育实践

近年来,湖南省娄底楚怡职业学校党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政教育摆上重要议程,打造有魂、有味、有型、有力的“四有”思政课,构筑具有楚怡特色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致力党建铸魂

打造有魂的思政课

党的领导是开展思政教育的政治保障。学校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贯彻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建立健全“三全育人”思政教育体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思政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完善课程体系,让思政课“实”起来。内容上,开展“双红育人”,推进课程思政进课堂,打造红色课堂;推动党员蹲点班级,打造红色班级。开发思政育人精品课程,分层分类设计“思政+”系列模块。形式上,“第一课堂”(课堂内)侧重把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各环节,各类课程协同育人;“第二课堂”(课堂外)侧重学生素质拓展和社团活动;“第三课堂”(校园外)侧重以实习实训为载体,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

建强师资队伍,让思政课“活”起来。坚持“人人都是思政课教师”的理念,组织校外专家、专职教师、退伍军人教师、党员教师讲思政,锻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创新教育方式,让思政课“亮”起来。创造性开展“思政排头兵”宣讲活动,充分发挥“兵教师”这一独特思政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宣讲听得懂、能悟透的红色思政,为思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致力启智润心

打造有味的思政课

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工作由学校单一发力向多元聚力转变。其典型案例“迎着阳光前进”获湖南省二等奖。

工作机制全覆盖。预警机制网格化:设立班级网格员,成立心育中心。批评教育三部曲:批评、安抚、扬优,制定《学生情绪管理相关规定》。心理干预四步走:问题评估、制定计划、实施干预、效果反馈,开展心理普查活动,关注重点群体,制定“一人一案”台账。

多方协作聚合力。建立工作群、心理协会和心理剧社团,加强学生自助互助。通过教师、心理辅导员、家长、学生“四方座谈”及入户家访、家校共育群、家长开放日等方式,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开展模拟面试、学长经验交流等活动,加强校企合作。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共筑校社联动共同体。

主题活动多元化。心育宣传多样化,开展线上线下、新老媒体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讲座。主题活动机制化,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月、5·25心理健康节活动,如主题班会、心理漫画比赛、心语墙大赛等。对外交流常态化,组织学生赴香港开展文化交流;协助香港传心源慈善机构开展“命运交叉点——模拟人生”职业规划,激发学生自信心。

致力实践强身

打造有型的思政课

服务社会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核心功能。学校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学校被确定为湖南省第四批院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单位。

打造思政实践平台。建立社会实践基地7个,学生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2万个小时。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余项,促进思政课教学成果的转化。

扎实开展志愿服务。每年组建10支志愿团队,结合护理专业特色,开展急救宣讲、防溺水宣传、乡村振兴等服务。2023年,学校被教育部门确定为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学校连续5年获评湖南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和优秀团队。

组织学生研学实践。研学是学校构建“行走的思政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组织25名学生赴香港研学,领略多元文化。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开展红色研学,2024年已开展两次“我的韶山行”研学实践,引导学生赓续红色血脉。

致力楚怡促干

打造有力的思政课

楚怡是湖南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湖南省著名教育家陈润霖于20世纪初创办楚怡工业学校,倡导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职教精神和“为干而学、在干中学”的教育理念,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

推进“楚怡”行动计划。“娄底楚怡职业学校”之名,旨在致敬先贤,传承薪火。学校成功入选湖南省“双优”计划;托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获评湖南省楚怡计划建设单位;创建湖南省楚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支;成功申报湖南省“湖湘工匠”培育和竞赛基地。

推进楚怡精神进校园。新建楚怡文化长廊、润霖广场等,将楚怡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开展楚怡主题文明风采大赛;人手一本陈润霖先生传记,并作为思政课堂教学内容;组织教师去楚怡旧址参观学习,邀请楚怡研究专家来校授课。

推进楚怡读书行动。围绕楚怡主题,开展“五个一”活动:一个班级最美图书角、一次主题读书大会、一堂沉浸式阅读课、一轮读书风采展示、一场最美阅读空间,打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传承楚怡职教基因。

学校将始终牢记“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思政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袁愈雄 张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