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据日本《朝日新闻》5月22日报道,欧盟理事会21日批准《人工智能法案》,是世界上首部对人工智能(AI)进行全面监管的法案。欧盟理事会由成员国部长级官员等人组成。日本等许多国家正探寻制定人工智能规则,欧盟新规则今后可能成为“世界标准”。

报道称,打造《人工智能法案》的目的在于,在维护民主、人权和法治的同时,推动普及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根据使用方法而非技术本身造成的影响风险进行分类。

风险分为四类,风险等级越高,管控越严格。例如,风险最高的情况包括:为唆使犯罪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操纵人的潜意识;使用高级监控摄像机等,将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实时应用于犯罪搜查等。这些情况是被“禁止”的。

第二高风险的情况包括:基于犯罪心理画像的犯罪预测、在入学考试和录用考试测评中应用人工智能。人类有义务保存和管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历史记录。

不过,巴黎奥运会等反恐用途被排除在一系列风险分类对象之外,旨在兼顾安全保障和个人权利的平衡。

关于取得显著进展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另行作出规定,开发者有义务遵守版权、公开用于开发的学习数据等。

根据《人工智能法案》规定,如果涉足“禁止”领域,则被处以3500万欧元或全球年销售总额7%的罚款,以二者之中的更高金额为准进行处罚。如果没有履行除“禁止”以外的其他风险分类中的义务,则根据业务规模等处以1500万欧元或最高不超过全球年销售总额3%的罚款。

《人工智能法案》规定“适用于区域外”,影响或将波及其他地区。日本一桥大学情报学教授生贝直人解释道:“由于法案广泛适用于域外,在欧洲开展业务的各国企业都将不得不遵守《人工智能法案》。”

欧盟的目标是,在2026年内全面施行《人工智能法案》。不过,风险级别最高的“禁止”条款预计率先于2024年底启动适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