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台州日报

培育“新农人” 走好“兴农路”

路桥:村里来了年轻人

台传媒记者王恩兴

她发挥专业所长,让传统美食更“潮”,吸引更多年轻人;她痴迷多肉,创建种植基地,把爱好一步步变成事业……

近年来,随着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和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如今,回归乡村创业、就业成为许多年轻人的选择。

日前,记者走进多位在路桥乡村创新创业的“新农人”,感受乡村振兴中的青春力量。

政府搭台,让传统美食变“潮”

姜片切薄放上蒸盘、黄酒倒入锅中……日前,在蓬街镇棠颂文化创意工作室,负责人王安娜正和妈妈一起制作干姜片。不大会儿,水烧开了,发出咕噜噜的沸腾声,伴随着水蒸气,特有的辣呵呵姜香味飘散开来。

干姜片、姜炒米是王安娜妈妈的拿手美食,也是她家小店销售的重要产品之一。“小时候,我看到妈妈把干姜片装进编织袋,拉到农贸市场卖。”王安娜回忆说,辣呵呵的姜味伴随着她长大。

大学毕业后,王安娜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有一次,她把母亲做的姜炒米晒到朋友圈,没想到大家都问在哪里能买到。

2023年,看到发展机遇的王安娜决定尝试创业,注册成立了工作室。为了打开销路,她改变原有成袋卖的销售方式,针对当下年轻人热衷养生的特点,将干姜片、姜炒米、甘蔗红糖搭配,再加上精美的包装,满足当代人便捷而精致的养生需求。

同时,王安娜拍摄短视频,将制作过程的各个环节都通过镜头展现给消费者,让更多人了解什么是姜炒米,有什么功效。去年年底,王安娜带着姜炒米参加路桥首届城市伴手礼大赛,获一等奖。

“一位市民慕名而来,下定了三百套礼盒装用于婚礼伴手礼。”王安娜说,不断增长的销量,让她觉得姜炒米大有可为。

当前,路桥正打造以姜文化为特色的“辣呵呵”美食品牌,这让王安娜看到新的发展机遇。“政府的支持,让我们发展的空间无限大。”王安娜表示,未来,她将继续在农村扎根。

乡村变美,发掘花田里的致富经

精心装扮的月季花墙,再搭配各式多肉植物……走进位于新桥镇前七份村的“一点墨”多肉园,仿佛是走进了一个“多肉世界”。

多年前,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的闲置地,返乡创业青年章霜霜的到来使其发生美丽蜕变。

“我大学毕业后在企业工作,养多肉是我最大的爱好。”多肉园负责人章霜霜说,当时她在怀二胎的时候,照顾多肉身体有些吃不消,就将其放在朋友圈和肉友群出售,不承想广受好评。

拥有一个多肉园是章霜霜的梦想。2019年,在家人朋友的支持下,章霜霜承包了4亩土地,辞职跨界做起了“新农人”。章霜霜说:“正好家乡在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就想利用自己多肉种植的经验打造一个多肉花园,把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为了种好多肉,章霜霜花了不少心思,调配营养土、人工除草、悉心培育……她种植的多肉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平时,章霜霜还会在社交媒体上,拍摄短视频分享多肉的培育心得和注意事项。

在多肉园发展过程中,章霜霜主动找到村里,聘请了三四位60多岁的村民在园里工作。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让这几位村民十分高兴。

在这个“五一”假期,多肉园迎来一批又一批的游客。“5月1日当天的营业额比平时增长了一倍。”章霜霜说,多肉园人气旺不仅是因为园子里的多肉多,更是得益于当地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的多个花海景观串珠成链形成了联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