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今晚报

让孩子多学多练是内卷还是提升能力?家长们看法不一——

制定恰当目标 不必谈“卷”色变

恰当目标是动力 卓文 绘

●孩子有没有必要刷很多题目?孩子有没有必要坚持学习某项才艺?有的家长认为,要还给孩子快乐的童年,不想让孩子过于辛苦,参与到内卷之中。还有的家长认为,无论学什么都贵在坚持,与内卷无关。两种观点孰对孰错?

讲述:学不到一块,好友成了“陌生人”

四年级学生小易挺忙的,平日里除了校内课程,还有几个课外班要上,美术、数学和英语在周末都要上课,游泳就不用说了,每周要练两三回。渐渐地,小易就跟幼时的好朋友小满疏离了。一开始,小易很不适应,想着在没课的下午约上小满去公园玩,可是小满总有意躲着她。一次,小易忍不住追问原因,心直口快的小满说:“我妈妈说你学这学那的,太卷了,我不能跟你一样这么拼。我没上那么多课外班,就是顺其自然、按部就班地上学,所以咱们在一块儿能聊的话题特别少。”

好友变成了“陌生人”,小易心里挺别扭的。但妈妈告诉小易,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她说:“因为每个人学习、生活节奏以及追求的目标不一样,有的人学习一项技能乐在其中,但在持不同观点的人眼中,就是在折腾,很辛苦。所以不能强求别人与自己同频,更不能刻意与他人作比较。至于什么程度叫内卷,我作为家长,有时也不好判断。”

建议:要多锻炼孩子的“心理韧性”

和平区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领衔团队专家,耀华中学李晓珊老师说,幼年时期的好朋友,实际上就是“游戏同伴”,没有竞争压力。直到孩子进入学龄阶段,有了学习成绩、技能特长方面的比较,“内卷”这个心理层面的词汇才进入孩子的生活中,“卷”的本质就是在比较谁的目标更高、谁的结果更优。现在不少家长谈“卷”色变,是在潜意识里规避竞争和压力。孩子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为提高能力而刻苦努力、多学多练的奋斗,和为了出人头地而不惜拼命内耗是两回事,因此不能对“内卷”一避了之。

李晓珊老师建议,首先,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客观分析,努力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如何有计划地实现这个目标,在目标激励下的“卷”可以成为前进的动力,切忌把逃避内卷当成缓解压力、开解自己的理由。其次,做好学业生涯规划对中小学生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课,合理的生涯规划会让有实质内容的“内卷”成为褒义词。最后,家长和孩子都要正确看待别人比自己优秀这件事。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课外提高班多、提前学、花时间努力学等都会被看成“内卷”的负面含义,但实际上这只是每个人对学习方式的选择,效果如何因人而异。家长应该做的是,不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家长对孩子无条件的支持和爱是增强孩子心理韧性的保障。

文 贾林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