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常州经开区:

挖掘“能人库” “独唱”变“合唱”

上周三上午,戚墅堰街道花苑社区汇心亭内,照例开起议事会。

“小朱书记,大家都很关心电瓶车充电棚什么时候能安装好?具体的安装位置在哪里?”社区群防群治巡逻员、居民代仕国率先提问。 “怡情书画协会马上成立20周年了,想办个优秀作品展,展示工房北区改造后的模样。”作为社区怡情书画协会会长,居民桑九伟建议。

居民万金接过话头:“本周‘小花手工坊’教孩子们画画。”

……

和居民围坐在一起的,是社区党委书记朱琴。你一言、我一语中,她掌握了社区“动向”,认真记录在“民情日记”中。

2013年初,30岁的朱琴来到花苑社区,花了一个月,挨家挨户走访,摸清了社区“家底”:常住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超过30%;加之社区地处工房北区,老旧小区年代久远,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社区人手有限,关键还得发动居民。

在一个月的观察中,朱琴发现:居民们多才多艺,自发组建了怡情书画协会、京剧团等文艺组织,更有纳鞋底能手、手工达人等能人“大隐隐于社区”;社区的凉亭,一直是居民们喜爱的休闲聚集地。于是,她决定,“开辟”阵地,“收集”人才,治理社区。

让怡情书画协会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安家”,丰富老年人退休生活的同时,培养一批高水准的艺术工作者;打造“青松苑”党建品牌,与8家单位党组织签定共建协议,常态化服务“一老一小”群体;探索“网格+”服务模式,结合居民特点与爱好,因地制宜提供服务项目,分别打造“网格+”医养、运动、居家、科技四大品牌……让居民们先成为“受益者”。

“前期铺垫后,我手机上收到的好友申请变多了,居民们愿意给我分享烦心事、小需求,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关注公共空间的使用功能、设施放置等细节。”朱琴说。

2019年,朱琴将凉亭打造成汇心亭党群网格直通站,赋予其议事功能,方便社区在最短时间内收集社情民意。在这里,居民的意愿、邻里的纠纷,由花苑群众集思广益。小朱书记成了老居民们的倾诉对象。

去年,社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启动,各类诉求不断涌现。然而,散而杂的个人意见“议”不出有效的改造方案。“小朱书记组织开展了‘美丽的工房我的家’活动,邀请我们画出工房过去的样子,以及想象中改造后的样子。”桑九伟告诉记者,不少画中的情景成真,大家的画稿也在社区展示。

居民变成“行动派”,解决社区“大小事”。依托“小花手工坊”阵地,万金、罗娜婷指导儿童学习非遗绒花、香囊等手工;75岁的高金凤免费为邻舍纳鞋底、剪头发;刚满20岁的杨烁,帮忙在助餐点发放饭食……

历经11年探索,“居民事、居民议、居民解、居民评”的模式,已然形成。

如今,朱琴正推进有专业社会组织支持、有社区社工协同、有议事协商机制建立、有居民代表深度参与、有多元共治助力的“五有议‘吾’社”的花苑社区民主协商体系,充分回应“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的要求。

翻开她的“民情日记”,扉页上“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她最爱的诗歌,也是她扎根基层10多年的写照。

常景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