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李国良 从最初的个体收粮户,发展到如今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农副产品检验检测、调味品、水产果蔬等八大功能于一体的超大型现代化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从最初帮扶个别农户,发展到如今全年交易额3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物流园创业孵化园,直接带动近万人创业就业……30年如一日,他用坚守助农初心,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忠诚担当,擘画着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他就是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十三届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通辽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通辽丰盛农产品物流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良。

1972年,李国良出生在通辽市科尔沁区辽河乡韩家村一个不富裕却充满着书香气的家庭。“小时候每逢春节,乡亲们总找我父母写春联,看到大家喜笑颜开的样子,我就想着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可以用知识来帮助别人。”努力学习成为村里的“文化人”是李国良小时候的愿望。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李国良的工资在当时的村里算是高收入,每到过年,他就给村里的贫困户包红包,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但是凭借他的微薄之力,根本无法为贫困农牧民增加收入。李国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用所学知识带动村民致富,让家乡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从单位辞职,去南方先进地区认真学习借鉴他们的致富经验。

“南方农村已经是抱团致富的局面,而我们这里的农民仍然是自产自销,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取经”回来的李国良开始组织团队,一方面带头高价收购农民的农副产品,另一方面大力开拓销售渠道,使得农产品购销两旺。李国良秉承着“让乡亲真正富起来”的初心,经过8年的奋斗,用“从不拖欠农民一分钱”的诚信经营和“只卖好货”的良好口碑,逐渐成了通辽农村牧区公认的“致富带头人”。

然而,这些成绩的取得在李国良看来只是起点。“农副产品销售虽然有了规模效应,但新时代背景下农牧民增收和企业增效的核心渠道,是品牌驱动和全产业链发展。”2005年,李国良创立了“草原粮辉”品牌,以品牌赋能驱动通辽农副产品大规模外销;2014年,围绕供销一体化和产业链纵深发展,他投资建设通辽丰盛农产品物流园,引进各类经营主体近千家,吸纳农牧民及返乡创业人员2000多人,果蔬、粮油等农副产品日吞吐量达到3000余吨,实现月交易额近2.5亿元,市场辐射范围包括通辽市域全境,赤峰市、兴安盟及黑吉辽三省的部分地区,覆盖人口800余万;2016年,成立了通辽丰盛农产品物流园创业孵化园,推出场地租金减免、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贷款等一系列带动创业者积极性的政策,目前驻园商户近200家,园外商户1000家以上,直接带动创业者1200户以上,带动从业人员近万人,全年交易额度在30亿元以上。

“我一辈子只干一件事,那就是‘务农’。务实农牧民增收、深耕农业发展,让通辽的农副产品有品牌、有价值、有收益,这是我的奋斗目标。只有把蛋糕做得越大越好,我们才能实现共赢。”不与农牧民争利,深挖产业潜力助力乡村振兴,最终实现农企双赢的局面,是李国良的经营理念,更是他在通辽广大农牧民心中的形象。

(郭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