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苏州高新区浒墅关镇

“多网合一”焕新乡村颜值

本报讯 (陆雨桐) “环境自治以后,大家打扫卫生更勤快了,还主动拆除鸡鸭棚。”近日,苏州高新区浒墅关镇吴公村后汤村村民发现了自己身边的喜人变化。自后汤村小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自治试点以来,保洁力量大幅缩减。节省下来的保洁费用大部分用来奖励村民自治,激活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自治是浒墅关推进党建网格和片区管理“多网合一”的一个具体举措。近些年,浒墅关坚持将党建引领融入乡村治理各环节、全过程,持续强化机制协同创新、资源整合集聚、数智高效赋能,推动乡村治理向善向美向新。

在推进党建网格和片区管理“多网合一”的过程中,浒墅关把辖区农村划分为37个片区,全域推行“1+1+N”网格包片制度,即一名村“两委”班子成员、一名片区长、若干名海棠先锋制度,每名海棠先锋联系村民约50户,激活基层治理“最小细胞”。

此外,浒墅关聚焦示范带动,将吴公村10个自然村295户村民作为人居环境自治试点,村党总支与村户一对一签署自治协议,锚定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合力开展攻坚,协同推进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吴公村获评2023年度苏州市宜居宜业和美村。

推进共建共治,还需汇聚乡村治理的人才队伍。浒墅关跨村域跨条线整合16名农村党员骨干组建“美丽乡村”行动支部,统筹建设局、安监局、团工委等多方资源成立“党建联合体”,协同开展项目化共建,打造手绘乡村、口袋公园、彩虹路等乡村微景观22处;深化“美丽庭院”“美丽菜园”“美丽田园”建设,依托姑苏乡土人才项目牵引资金、人才、技术等优质资源,凝聚青年党员、“新农人”力量共谋建设思路;探索积分兑换机制,链接共建单位党组织公益资源,细化庭院美化等积分项目,一户一档设立“绿色存折”。

在浒墅关,乡村数字化应用场景持续涌现,为乡村振兴插上了“数字翅膀”。浒墅关创新党建引领数字乡村发展模式,联合江苏有线、中国联通等单位党组织组建数字乡村党建联盟,全面提升网络信息服务基础设施,织密水质土壤检测、小型气象站等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推动“互联网+”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同时,开发数字乡村管理平台系统,做优智慧党建、绿色乡村、智能物联等模块,形成“采集上报、分类处办、跟踪督办、考核反馈、常态长效”闭环,实行星级示范户评选“上云”,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自数字乡村管理平台上线以来,浒墅关星级示范户获评数增长12%,依托“随手拍”解决乱堆乱放等问题150多处,浒墅关九图村获评2023年度苏州市智慧乡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