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立潮头展雄风

杭州钱塘(新)区:“变与不变”锻造“硬核”竞争力

刘 健 彭仲莉 姜慧君

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浙江夙愿,也是浙江使命。

作为“八八战略”宏图中的重要战略之一,20多年来,浙江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以实干作答这一时代命题。

作为浙江首个省级新区,钱塘(新)区成立5年来,瞄准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2024年第一季度,钱塘完成制造业投资61.9亿元,同比增长33.6%,总量居杭州第一。数字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变与不变”的三重逻辑,也看到了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钱塘路径”。

形势在变 加码制造的决心不变

今年以来,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彰显出强大的韧性。但从长期看,中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时代变了,环境变了,如何把握经济发展大势,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对于一个制造大区来说,答案便是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始终厚植“钱塘智造”的鲜明底色。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最有效刺激经济增长的产业还是实体经济,制造业遍地是机会。”钱塘区委相关负责人说,对于钱塘而言,就是壮大“车药芯化航”五大主导产业,在巩固已有优势赛道基础上,找准发展潜力大的细分赛道,培育更多特色产业集群。

数据说明一切,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钱塘一直保持高位增长:2023年,钱塘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9亿元,同比增长30.8%,总量和增速综合排名全省第一;今年一季度,钱塘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高达15.1%,增速居杭州第一……制造业投资是其中的绝对主力。

在钱塘,龙头大项目招引保持强劲势头,总投资50亿元的三花智控、总投资20亿元的远大赛威信疫苗产业化基地项目顺利开工;宝鼎乾芯一期项目已投产试运行,带动5家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相继落户。时至今日,钱塘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600亿元,稳居杭州第一,五大主导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6%以上。

做强主导产业的同时,钱塘大力布局合成生物、元宇宙、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持续推进细分赛道延链补链强链。拿合成生物来说,钱塘已在上游工具层落地企业联川生物;中游平台层代表恩和生物发展迅速;下游应用层则有九源基因、嘉因生物等一批相关企业。

于钱塘而言,这些未来产业并非“无源之水”。再看当下火热的低空经济,在5月20日举办的“亲清面对面 政企恳谈会”(低空经济专场)上,8家参会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代表畅谈未来在钱塘的发展计划。

而在此前,钱塘已设立低空智谷研究院,集聚西子航空、艾美依、华瑞航空等十余家航空航天领域的头部企业,这些都为钱塘抢喝低空经济“头口水”奠定基础,朝着全省低空产业聚集地迈进。

未来产业集聚之下,优质要素资源高效聚拢,带来的竞争优势正在显现。作为“中国医药港”核心区的钱塘,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1700余家,力争国内一类创新药实现年年都有“钱塘造”。

方式在变 创新引领的魄力不变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伴随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难以持续。总体来看,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

因此,钱塘深知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须依靠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数据足以印证:2023年,钱塘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5.16%,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二,创新指数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五。今年一季度,钱塘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高达32.4%。

踏上新征程,钱塘推进全域创新、全域智治、全域美丽、全域共富“四个全域”,在全域创新上,打出做强创新优势的一套组合拳——

于企业,一方面,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广“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范式,今年钱塘将完成45家重点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改造、35家数字化改造攻关项目和22家市级未来工厂培育,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另一方面,巩固企业的研发主体地位,提高智能制造核心竞争力。在钱塘,贯通“省科小—国高企—专精特新‘小巨人’”成长路径,已认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5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9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家。

于平台,钱塘加快产业园的提质升级,使其成为更多优质企业的孵化器。今年4月,钱塘发布产业园区提质“三年强园”行动计划,推出园区建设、企业激励、知识产权等一揽子保障工程。

“政策引导下,服务将更加凸显。”正泰中自科技园负责人金福娟说,园区已入选全省首批“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财政专项激励试点园区”名单,获得专项激励400万元,“这笔资金将定向用于服务上,比如邀请专家开展培训,协助企业数字化转型等。”

于高校,钱塘加快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从实验室到厂房的速度。坐拥浙江最大的高教园区,钱塘集聚着14所高校的25万名师生,2021年3月,钱塘设立杭州钱塘科学城,打通产学研用全链条,3年促成校企合作项目600多个。

近日,钱塘科学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综合体投用,瞄准打造高校成果转化的热门地。“我们与钱塘的主导产业十分契合,近五年双方达成各类合作400多项,综合体的投用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浙江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钱塘分中心主任张凤伟说。

坚定全域创新,钱塘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年龄”在变 勇闯新路的姿态不变

今年,钱塘(新)区5岁了。在浙江,从钱塘落笔,省级新区总数已增至7个。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向纵深推进,省级新区加快成长为增长极,广东、浙江、四川等省率先布局一批省级新区,拉开新一轮竞逐的序幕。

从诞生之初,钱塘就肩负着落实重大发展战略的使命,扮演着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探路者”角色。面临经济发展的新竞速,资源要素的进一步收缩,钱塘如何突围赶超?勇闯新路、勇立潮头,是核心要义。

更大气魄创新体制机制。钱塘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在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推出200余项增值服务,企业在这里既能享受到融资对接、产业基金、上市培育等金融服务,也能享受到产学研对接、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等科创服务,还有人才、法治等其他服务,实现“走进一扇门、办好所有事”。

不止于此,为满足制造业的全链条服务需求,钱塘还在不同园区设立服务驿站,比如,在杭州医药港的服务驿站,帮助生物医药企业解决评审政策不熟悉、临床医院对接难等问题。

更高标准推动产城融合。“一江春水穿城过”的别样精彩加速呈现。近年来,钱塘立足下沙和江东两个片区的资源禀赋,加快构建“一带两城”的城市格局,沿钱塘江生态海岸带,建设东部湾新城和江海之城,以优质环境赋能制造业发展。

再过不久,48平方公里的省级大湾区湿地公园即将开园;东部湾新城详细规划已获杭州市政府批复同意,这里被纳入钱江新城二期拓展研究区域,瞄准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等新兴赛道,规划打造“超级总部中心”;江海之城经历3年探索建设,浙医一院钱塘院区、杭高启成学校、江海商务中心等配套项目已经落地,“中企国际港”面向全球征集概念性设计方案……

更强力度打造“三支队伍”,钱塘构建吸引人才强磁场,让各类人才竞相奔腾。比如,围绕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钱塘推动区内高校、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组建钱塘“产教联盟”,推广“校内学习+企业实习”现代学制型人才培养机制,让产业工人在“厂门口上大学”。

截至目前,钱塘已建成39个现代产业学院和180个企业订单班。计划到年底,培养引进技能人才1万余名,技能人才总量达16万以上。

“年龄”变大,拼劲越足,钱塘在勇闯新路中昂首前行。“开局就要奔跑,起步就要跃进,我们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立潮头展雄风。”钱塘区委相关负责人说。

(本版图片由钱塘区委宣传部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