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稱極越汽車前員工的網友“大姚Tok”在社交媒體發視頻表示,因買了小米SU7汽車,結果在提車5天后被開除了,“公司沒有給賠償金,還稱自己違反了競業協議。” 

該視頻發出後,很快就衝上熱搜,引發熱議。甚至也把極越汽車推到了輿論前臺。但是,對於這家名字很陌生的新能源汽車品牌,網友卻議論紛紛,“極越汽車是一傢什麼樣的車企?” 

01 

被推上風口浪尖的極越汽車,到底是一傢什麼樣的車企? 

實際上,極越汽車的背景並不陌生,由吉利控股與百度聯合打造,極越汽車雖然是個新名字,但這個名字的前身是提出“汽車機器人”概念、突出人工智能技術的集度汽車。 

什麼是“汽車機器人”概念?聽上去容易一頭霧水。按着此前官方介紹,“汽車機器人”是高端智能技術、智能系統的結合體。是一種比智能駕駛“更高級”的詞彙。通俗說,“汽車機器人”有點黑科技成分,除了當時未更名的集度汽車,基本沒人搞過“汽車機器人”。 

換句話說,“汽車機器人”的概念沒有達到行業共識,僅是集度汽車“自己的領悟”。 

2022年,是集度汽車高速運轉之年。這一年,它們推出了即將上市的首款車型。對於車型完整展示,集度汽車稱,“預計4月出爐”,公司還表示,“總部要落戶北京亦莊開發區。”計劃顯然推遲了兩個月,到了6月,集度汽車才讓首款“汽車機器人”概念車JIDU ROBO-01亮相,但它們並沒有把總部落戶北京,而是落戶上海,並搞了場“汽車機器人生態夥伴大會”。 

集度汽車給了上海總部很高的規格,1400多名員工、80%研發人員。這些研發人員也不負衆望,終於在年底研發出了非概念車的首款“汽車機器人”ROBO-01。其中,ROBO-01探月限定版價格,售價39.98萬元。這個價格基本確定了集度汽車目標是要進軍中高端車市。 

但到了2023年中,集度汽車就“變化了”。它們完成了造車新勢力不常見的更名,極越汽車。 需要注意的是,天眼查APP上,極越汽車前身集度汽車的公司主體並未發生更名,說明,極越汽車可能只是品牌更名。此外,2022年—2024年間,有大量名爲“極越汽車”的公司出現,包括汽車配件公司、汽車服務公司、極與越汽車科技公司、汽車銷售公司等。不排除,這些公司是爲了極越汽車新品牌陸續成立的分公司,但集度汽車的上海主體依然存在。 

“難道集度汽車換了個馬甲?” 

02

還有一種情況,即股東權益轉換。

什麼意思?“比如集度汽車的股東權益轉移到極越汽車身上。” 

前面提到,極越汽車成立了大量新公司,這些公司的主體是極與越汽車科技公司,它的實控人是吉利控股掌門李書福。這裏面有意思的點來了,該公司第二大股東是集度汽車公司主體。 

轉來轉去,彷彿回到了原點,爲什麼?“極越汽車,定位還是汽車機器人。” 只不過現在是吉利控股旗下高端“智能汽車機器人”品牌,要說跟之前哪裏不同?多了智能二字。 

但是吉利控股的造車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它們很快推出了“極越01”,在2023年10月發佈。定價上,極越汽車有了前車之鑑,售價鎖定在24.99-33.99萬元,進軍中端車市。 

首款車上市不久,極越汽車迅速發佈了下一款車型,“極越07”。爭分奪秒,追趕市場平均速度,這個操作沒毛病,它們前面落後市場步伐太多了,其速度估計就比“下週回國”賈躍亭的FF快一點,在新能源白熱化競爭、“內卷”的環境下,慢一點就要被無情淘汰。 

“加速度”方面,吉利控股有先天優勢。今年3月,極氪宣佈與極越汽車,建立親密友好合作夥伴關係,實現“互聯互通”,包括極氪全國範圍內的充電站,將共享給極越汽車使用。 

看得出來,“造車狂人”李書福在新項目極越汽車身上花了較大精力,有種動用手裏一切資源儘快把極越汽車扶上位的感覺。那麼,極越汽車到底是“孫仲謀”還是“劉阿斗”呢? 

03

極越汽車,有沒有給李書福爭氣? 

如果單從銷量上看,極越汽車要被同行甩出幾條街。根據官方數據,極越汽車上線的24小時內,實現訂單1.5萬輛。官方是官方,乘聯會數據是,“2023年12月、2024年1月,極越01分別實現銷售774輛、218輛。”作爲車企,宣傳是重要的,可差距不要太離譜。 

當然,極越汽車在今年1月銷量銳減,也與行業競爭白熱化有關。年初,比亞迪、特斯拉率先降價打起價格戰,對其它玩家來說,無疑措手不及,導致部分車企走上“冰箱彩電”差異化競爭之路。在這樣一個環境裏,極越汽車銷量暴跌,多少有點被當“炮灰”了。 

但擺在極越汽車面前的“生死”問題卻是真實的,一家車企車賣不動,它就需要不停的融資救急,像蔚來汽車銷量不好,李斌有辦法找來投資方飲鴆止渴。錢的問題,極越汽車應該不是特別關注,畢竟有李書福支撐,可他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最終要看極越汽車的本事。 

其實,在整個新能源行業,極越汽車是比較低調的。 

這次鬧出員工買小米SU7,着實有些尷尬,畢竟,對車企自身品牌而言,不是好消息。極越汽車也在積極澄清“非網絡流傳的那樣”順便爲品牌做了一波公關。極越汽車在最新聲明裏表示,“公司並不是因爲姚某某購買某米汽車而被開除的,而是對方在工作時間內從事與公司業務無關的活動,這些行爲嚴重違背了其本職工作職責和職業道德。極越汽車法務部表示,姚某某的行爲已嚴重違反公司勞動紀律和規章制度,因此公司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是合法且合理的。” 

隨後,極越汽車繼續表示,“公司並沒有要求員工不得購買其他品牌汽車的行爲,無論員工駕駛那個品牌的車輛,公司的工區專屬停車場都有給他們提供車位和充電設施,以表示公司對於員工的關懷。”姑且不論,“雙方孰是孰非”,“打鐵仍需自身硬”,車好不好銷量說了算,極越汽車在當下愈發“內卷”的新能源行業,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投資家”(ID:touzijias),作者:蘇年、王多多,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